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张记杂货铺”,作者:张亮leo,纷传经授权发布。
最近发生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事儿,让我记忆中的一些碎片进行了重组,然后我猛然发现,有一个特别牛逼的思考方法,特别值得分享给大家。
这就是:四象限分析法。
昨天,也就是上周日,我和几位朋友吃了顿饭,席间我们聊到了商业模式设计中的一个话题:
我的业务面向的是哪种客户?
在讨论过程中,我得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模型,长这样:
说实话,这个四象限是我之前没有想到过的一种分析方式。
你会发现,我把聪明、不聪明打了引号,这有两层意思:
第一,这个部分是可以替换的;
第二,这里出现的评价词只是一种指代。
其实稍微想一想,我们就会发现,就商业变现的难度来说,我们都喜欢客户是有钱但没那么聪明的。
因为面对这样的客户,变现最容易,实现价值挖掘的最大化也相对更简单。
但是如果很不巧,你面对的是没钱,但是很聪明的用户,那么基本上你的业务就很难赚钱。
从变现的难度和价值挖掘的程度,从高到低排序,应该是:
不聪明但有钱>聪明但有钱>不聪明且没钱>聪明且没钱。
乍一听,这个言论非常不政治正确,但是仔细一琢磨,这个言论非常真实而深刻。
拿做运营活动来说,譬如马上「双11」了,很多电商平台就是摆出来一副这样的姿态:
我的规则你看不懂,其实我一开始就没打算让你看懂,而实际上我希望不管你看不看得懂,你只要相信,双11的活动期间,你能获得这一年内的最大优惠就行了。
用大白话挑衅式地说出来,就是「不求你懂,但求你信」。
你看,之前PDD碰到那种直播砍价免费拿的聪明主播,就很尴尬,所以聪明的有钱人如果是你的客户,这个钱你不容易赚。
当然,我特地写一篇文章肯定不是为了这个,我说这件事儿让我的一些记忆碎片开始重组了,所以我写这篇文章就是要说重组之后,到底我发现了什么对我们所有人都有价值的思考模型?
没错,就是四象限分析法。
四象限分析法,过去总是在时间管理中被提起,用紧急、不紧急、重要、不重要来划分象限,然后把手头的工作放到对应的象限中,从而明确不同事项的优先级,帮助我们来管理自己的时间,更好地完成日常工作。
但是,四象限分析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层面。
譬如,最近有朋友问我该不该跳槽。
其实完全可以用四象限分析法来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列一个这样的四象限:
我们完全可以使用上面的四象限来分析职业机会。
譬如,在准备面试时,就规划自己去问面试官的问题,获取两方面信息:
1、你在新岗位上可能需要投入的成本,包括:时间、精力、资源、金钱;
2、你在新岗位上可能获得的回报,包括:薪资、奖金、期权、新知、职能边界、行业未来。
然后综合一下,就可以在上面的四象限里画出新岗位所在的位置(原点其实是你现在的工作),优先去选择 投入更少或持平但回报更高 的机会,而放弃那些投入更多却回报更少的机会。
除了时间管理、职场选择呢?
我发现还可以用来分析业务状况,譬如使用这样的模型:
这就可以用来分析当前的业务状态,并帮助我们明确接下来应该着重做的工作。
譬如,如果一个新业务里老客居多且收入偏低时,就应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拉新效率,以及挖掘客户生命周期价值中的任意一项或者两手都抓。
我们还可以用来分析某一件事儿的切入点,譬如使用这个模型:
一件工作执行的好与坏,除了客观的评价标准之外,还有主观的评价标准,譬如:评价者的个人偏好。
同样一件事儿,可以通过做事儿本身来达成目标,也可能可以通过做人来达成目标。
但是,老板评估这件事儿时,有他的习惯,是更看重结果本身,还是更看重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不同的事情,可能产生不同的评价逻辑。
但是如果我们只卯定要做事儿,拿到结果,那么碰到那种「你可以出错,可以做不到结果,但是过程中你得让我看见」的情况就可以更加冷静与有效地面对。
甚至,你还可以用它来评估你的下属:
于是,我们可以做一个特别简单的总结:
1、四象限分析方法其实是一种古老但具备一定普适性的分析方法;
2、能够放入四象限进行分析的参数一定是两两对应但含义相反;
3、很多事情都可以纳入到四象限的思考方法中去,包括但不限于:商业模式讨论、职业机会选择、时间管理、业务分析等。
说完了,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