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学习有了方法”,作者: 兰陵王本人,纷传经授权发布。
带你看清复盘的本质
很多人一直用着无效的方法,还一边抱怨。
自从2020年开始教学习方法以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树友来请教我关于“复盘”的问题。
的确,复盘也属于学习方法的核心课题之一。
但我早期,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研究如何高效阅读,只在空余时间顺带研究如何高效复盘。
在模型树课程里,也主要教大家如何高效阅读,只在第四课《提炼模型》中着重讲了一下我个人的高效复盘方法论。
但是自从去年年末,我悟到OCI之后,尤其是今年写完《OCI:关于「目标实现」的一切》之后,我的内心逐渐发生了很多变化。
早期我之所以重点研究如何高效阅读,而冷落了如何高效复盘。这来自于我个人对学习的一些偏执,我信奉巨人思维,坚信「很多事情别人也肯定遇到过,而且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因此,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可以让我们快速高效地提升认知并解决问题。
这确实没错,但是OCI之后,我的认知发生了一些转变。
我们当然可以先站在巨人的肩膀前行,但是大多数时候,书上的/课上的东西都是比较抽象的东西,而且不一定那么契合我们当下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如何在「没有巨人可学或者巨人的知识并不能完美解决我们的问题」时,从自己的经历中,通过不断复盘,去快速高效地提升认知并解决问题,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因此,最近这几个月我将视线从高效阅读中拉了回来,开始重点研究高效复盘。
在研究高效复盘的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高效复盘的本质竟然如此的简单,一切的复盘过程竟然都紧紧围绕「因果」二字展开。
这令我感到震惊与激动。
于是,带动震惊与激动的心情,我决定将我心中对高效复盘的最新理解,如实地写下来。
希望对你们有所启发。
▲本文导图
01
传统复盘法
传统复盘法
那么我所顿悟到的复盘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在讲复盘的本质之前,我想先跟大家简单回顾一下,过去我们比较主流的一些复盘方法。
这样便于你们形成对照,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因果复盘法」的强大之处。
一、流水复盘法
早期,在没有接触任何学习方法,没有接触任何复盘方法前,我也经常会做一些复盘。
我会把自己当天「做了什么事情,然后做得怎样,以后应该怎么做」等等,老老实实地记录在一个本子上。
这样的复盘,看起来一定是有用的。
但是搞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毛用都没有。
如果今天让我去回忆,当初复盘都复盘出了怎样的东西,基本上是一个字也回忆不起来。
我的人生也没有因此得到哪怕一丁点的改变。
看似每天都很勤奋,但实际只是感动自己而已。
这样的复盘,就是一种无效的复盘,我称之为「流水账复盘」。
就像我们写日记一样,每天记一下今天做了啥,有啥感悟等等。
如果你现在复盘也是这种,立马停止,它除了浪费你的时间,别的什么帮助也没有。
二、差距复盘法
由于之前的经历,我发现流水复盘法,基本没啥用。所以复盘了一段时间就放弃了,没有再搞那种复盘。
但是后来又遇到了一种复盘方法,这种复盘方法提倡「目标」的重要性,要不断思考「现状与目标」的差距。
差距=期望-现状
听起来巨有道理。
可是,怎么用呢?似乎用不起来,反正我之前是没找到运用的方法,所以后来也不了了之了。
三、PDCA复盘法
不过,后来我看到一种改良版的差距复盘法。
这种复盘法,对「目标」进行了着重的强调,它就是PDCA质量管理法,也叫戴明环。
什么是PDCA呢?
它是四个单词的缩写:
P:Plan(计划),明确目标与计划。
D:Do(执行),执行计划与方法。
C:Check(检查),现状与目标的差距。
A:Act(处理),采取行动,达成目标。
实际上就是把上面的「差距复盘法」形成了一套流程步骤。
但是检查现状与目标的差距容易,Act这个步骤应该怎么做呢?怎样才能达成我们的目标呢?
比如,你计划今年把自媒体做起来,至少收入10万。做了一阵发现文章根本没人看,收入更是遥遥无期,一分钱没挣到。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戴明环并没有提。
所以,PDCA也没有真正改变我的复盘现状。不过复盘要紧紧围绕「目标」展开,这个点给了后来的我巨大的启发。
四、联想复盘法
后来,我接触到了联想的复盘法。
据说这个复盘法,是因为柳传志特别喜欢曾国藩,而曾国藩喜欢复盘,于是柳传志也开始带领联想的员工开始进行科学的复盘。
那么联想复盘法的精髓是什么呢?
总结起来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回顾目标。
第二步:评估结果。比较结果和目标,以发现问题和差距。
第三步:分析原因。
第四步:总结经验。确定导致行动失败的关键原因,找出解决方案,并考虑如何在实践中应用这些结论。
这四个步骤,已经算是真正走上科学的复盘之路了。
早期的那些复盘方法,都只是满足了其中一个点,算不得真正的复盘方法。
比如PDCA,主要就强调目标以及评估结果的重要性,但并未拿出从目标到实现目标的整个完整方案。
五、反思复盘法
再后来,我又在一本叫做《原则》的书里面,看到了瑞·达利欧的复盘方法。
这个对我启发更大。
达利欧对经验的利用,简直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他在《原则》一书中提到这样几个东西:
1、因果思维
达利欧会记录自己的每一次行动,以及行动之后的结果,然后通过大数据来判断哪个决策、哪个行动是更为有效的。
把最有效的方法沉淀出来,用来指导下一次的决策和行动。
后来我才知道,达利欧是想通过之前的行动经历,来更准确地洞察事物背后的因果。
2、算法思维
当达利欧洞察到一组因果之后,他会把它编成一个程序,用程序来指导自己下一步的决策和行动。
因为,人做决策并不是完全理性的,只有机器、算法做决策,才能完全按照模型去运行。
这也是我非常佩服达利欧的点,他真的把经验、决策做到了极致。
3、精进思维
如果在用算法决策的过程中,出现了未达预期的情况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就要返回来,再次精进因果,再次迭代算法了。
下面这个公式很多人应该都听过,它就出自《原则》这本书:
痛苦+反思=进步
当你的方法执行下去,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你感到痛苦。
这个时候对其进行反思,进行复盘,就能得到进步。
这本质上来说,就是通过对每一次的痛苦进行反思复盘,从而精进自己的一种策略。
达利欧还给贴心地总结了五个步骤:
第一步:明确目标
第二步:找到阻碍
第三步:找到根源
第四步:拿出方案
第五步:践行方案
这五个步骤,基本已经非常接近我的因果复盘法了,巨牛!
▲瑞·达利欧《原则》
4、模型思维
最后,把那些长期有效的因果和方法,提炼成「模型」,达利欧称之为「原则」。
以后,我们就能用这些模型/原则,来指导自己认识事物、解决问题了。
这便是达利欧的整个思想方法。
在当时这样的思维是非常超前的,即使今天,很多人对经验复盘的理解,也达不到这个深度。
大多数人的复盘,都只是记记流水账而已。
02
因果复盘法
——复盘的本质
那么,还有更牛叉的复盘方法吗?
要想找到最牛叉的复盘方法,我们必须从复盘的第一原理开始演绎推理。也就是我们得先明白复盘的本质,才能创造最牛的复盘方法。
那么,复盘的第一原理/本质是什么呢?
复盘的第一原理,来自三个东西——复盘的材料、复盘的目标和复盘的因果。
一、复盘的材料
复盘的材料是什么呢?
显而易见,就是我们的经历。
但紧接着一个深刻的问题就来了,经历的本质是什么?
你可能会立马脱口而出,经历的本质那还不简单,不就是……经历吗?
经历就是经历,这相当于没有解释。一旦你开始对习以为常的东西,开始深究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其实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那么经历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人这一辈子所有的经历,其实只是一个个的事件。
这一个个的事件,组成了我们的一生。
那么事件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个事件,都是过去某些事件的果,也都是未来某些事件的因。
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是按照因果法则运动的,没有毫无道理的运动。
因此,每个事件的产生都必然有原因,而且也必然有结果。
这便是复盘的「第一原理」。
如果你没有深刻理解这句话,那你就永远无法真正理解复盘的本质。
很多人做每日复盘,会记录自己每天做了什么、做得怎样等等,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经历中蕴含着因果」。
二、复盘的目标
为什么复盘的核心是「因果」呢?
这需要从两方面说起,需要回到更深刻的地方去。
首先第一方面,我们需要知道复盘的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清晰了,一切也都清晰了。
那么复盘的目标是什么呢?
很多人其实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只是在为了复盘而复盘,别人说复盘很重要,于是自己也来跟着复盘。
我研究复盘这么久,发现复盘的目标跟学习的目标,基本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区别。
都是为了两个目标而服务:
了解世界:洞察因果。
改变世界:改变因果,达成目标。
这两个目标就是复盘的第一原理。
有些时候,我们并没有特定的问题要解决,没有特定的目标要达成,但是这些经历又很重要,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们会用到它们。
因此,这类复盘的目标就是为了「了解世界」,更准确来说就是「洞察事物背后的因果」。
有些时候,我们复盘有非常特定的问题要解决,或者有明确的目标要达成,比如就想通过复盘来解决自己当下的工作问题、生活问题。
因此,这类复盘的目标不仅需要「了解世界」,还要求「改变世界」,要求改变我们的现状,比如解决问题或者达成目标。
三、复盘的因果
目标清楚了,接下来分析复盘的因果,就很简单了。
对第一类复盘而言,我们的目标是「了解世界」,可是了解世界我们了解的到底是什么呢?
1、本体论与认识论
这就需要哲学与科学了。
哲学有两大课题「本体论」和「认识论」,这两大课题本质上就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的。
即世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们如何才能认识这个世界?
那么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我的研究结果是:
世界分为物质世界和法则世界;
法则世界支配物质世界的运行;
物质世界按照因果运行,并经常呈现出规律。
因此,我们对于了解世界这类的复盘,核心任务就是「了解事物背后的因果,甚至因果背后的法则」。
具体不再深入展开讲。
如果感兴趣可以报名我的《模型树课程》,里面专门有一节课是详细讲这个的,也不贵,199元。
2、达成目标
那么,了解完世界,掌握了因果,我们又是如何解决问题,又是如何达成目标的呢?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依然还得回到「因果」来。
问题和目标的本质,都是一种结果。
问题一般是我们不想要的结果,比如不想要被公司解雇,不想被老板批评……
目标一般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比如想工作稳定,想升职加薪,想得到他人的爱……
问题和目标,本质上也是一回事,不想要的结果再反过来就变成了我们想要的结果。
比如不想被人讨厌,反过来就是想被人喜欢。
因此,我们不在概念上做过多纠结,统一为达成目标——让我们想要的结果发生。
那么,我们想要的结果,如何才能发生呢?
这就涉及到你对宇宙、对万事万物的理解。
物质世界在法则的支配下,按照因果运行,因此任何果的发生一定是凑齐了相关的因。
因此,我们解决问题也好,达成目标也好,核心就三个步骤:
洞察因果
凑齐因素
达成目标
这是我们达成目标的方法,也是我们复盘的核心任务。
我们复盘,到底复盘什么?
其实就是从经历中洞察因果,然后根据我们的目标凑齐因素,最后目标就达成了。
不过洞察因果不是那么容易的,很多时候我们会把前后相继发生的事假定为因果,但实际上它们可能没有任何因果关系,只是凑巧一前一后发生而已。
所以,很多人从经历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经常会发现好像有时不灵,做了之后想要的结果并没有如期发生。
这就说明因果找错了。
但不管怎么说,我们复盘的核心任务就是为了洞察目标背后的因果,至于找不找得到那是另一个问题。
这就是复盘的本质,很简单吧?
事物的本质其实都是很简单的。
但是看不透事物本质的人,就会把事情搞得很玄乎复杂,让人一听觉得“哇,好牛”,但其实没啥卵用。
事物的本质都是很简单的,一切都是因果,没啥玄乎的东西。
03
具体的复盘方法
根据上面复盘的本质,那么接下来我们如何拿出具体的复盘方法呢?
具体的复盘方法,其实我之前在《OCI:关于「目标实现」的一切》已经讲得差不多了,今天我再详细讲一遍。
由于复盘有两类复盘,所以我们还是分类讨论。先讲目标明确的复盘,因为这个对你们帮助更大一些。
一、达成目标的复盘
关于达成目标的复盘,不论是我之前的OCI,还是PDCA复盘法、联想复盘法、达利欧复盘法,基本都讲得差不多了 。
实际上核心就这几个步骤:
第一步:明确目标
第二步:洞察因果
第三步:凑齐因素
第四步:目标达成
但是在真实世界,由于「因果无法感知,只能猜想」,因此我们经常无法一次就洞察到正确的因果。
这就会导致一个巨大的问题——我们无法一次就把事情做成功。
因此,我们必须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不断复盘,不断迭代自己对事物因果的认知,直至因果完全正确、目标完全达成。
比如爱迪生发明电灯,就是要在一次次失败中,尝试找到那个能够让电灯成功运转的因。
这个过程你便能看到PDCA的影子——每次的执行,我们是否达成了我们的目标?
如果现状与目标之间存在差距,那么因果与执行必然出了问题,要停下来分析我们的因果与执行。
这便形成了对于「失败」的复盘,或者说对于「目标没有达成」的复盘。
1、对失败的复盘
失败/目标没有达成,原因无非就三个:
目标不合理
因素找错了
执行没到位
因此,对于失败的复盘则形成了对这三个问题的反思——到底是目标定得太高甚至完全错了?还是我的因果找错了?还是执行没到位?
如果是目标不合理,则需要调整我们的目标。
如果是因果找错了,则需要不断尝试,直到找对因果。
如果是执行没到位,则需要看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执行,是外在客观因素,还是内在的人性阻碍。
因此,对失败的复盘步骤就变成了这样:
第一步:明确目标
第二步:洞察因果
第三步:执行因果
第四步:评估结果
第五步:分析原因
第六步:调整执行
第七步:评估结果
……
第八步:目标达成
这个步骤跟前面的总步骤,唯一的区别就是,执行之后发现没有达到目标,于是开始分析原因是什么,是目标不合理,还是因果找错了,还是执行没到位。
分析完之后,再次调整我们的执行,然后再评估结果……一直循环下去,直到目标达成为止。
2、对成功的复盘
如果运气足够好,或者认知足够高,我们可能一次就成功。
或者我们虽然运气不好,认知也不高,但是贵在坚持,我们一遍遍尝试,一遍遍复盘,一遍遍精进,最后终于成功。
那么这种时候,我们的复盘主要如何复盘呢?
很明显,目标已经达成,我们的复盘已经不再是为了达成目标,而是为了沉淀经验,然后在将来得到复用。
那么,我们如何从成功中甚至失败中沉淀经验呢?
仍然还是要紧紧围绕因果展开。我们沉淀我们的经验,目的是为了以后能够复用。
而复用的本质在于「对未来结果的预测」。
而只有一个东西通向预测——因果。
如果结果的发生没有道理,也就无从谈预测,一切都是随机的。
只有因果能给我们预测的确定性——我们知道做了?将来就必然得到?。
因此,对成功经验的沉淀也好,对失败经验的沉淀也好,本质上都是对因果经验的沉淀。
在模型树里面,我们把这类模型树称之为因果树——以洞察事物客观因果而生的模型树。
那我们如何从成功经验/失败经验中沉淀因果出来呢?
这跟我们第二大类复盘——没有明确的复盘,是完全吻合的,因此我把它们合在一起来讲。
二、了解事物的复盘
很多时候,我们的问题已经解决或者没有明确问题要解决,只是觉得这个经历很重要,所以我们打算从这段经历中沉淀一些东西出来,以备将来使用。
这样的复盘,我称之为「了解事物的复盘」。
这种复盘,本质上就是一种为了沉淀经验的复盘。
更准确来说,是沉淀因果的复盘。
那么,对于过去的经历,我们如何才能沉淀出有效的因果出来呢?
这需要用到我们一开始的思考结论——经历的本质。
经历的本质,是一个个因果事件,因此对经历的沉淀,本质上来说就是对这些因果事件的处理。
但是因果无法感知,只能猜想。
因此,我们得到的其实只是前后相继发生的事件。我们尝试从这些前后相继事件中,猜想因果。
以学习历史为例。
1、模型树如何学历史?
我们很多树友对历史非常感兴趣,所以,经常来问我模型树如何学习历史。
这里我统一做出回答。
历史的本质,就是一连串已经发生过的事件。因此历史学习的本质,就是从这一连串已经发生过的事件中,提炼出重要因果出来。
我举个例子,以国家治理为例。
要想从历史中学习国家治理,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呢?
特别简单,简单到怀疑人生。
我们只需要把国家治理的「手段/行动」,与行动之后「人民的反应」,按照前后关系分类到一起,很快就能找到规律,近而发现因果关系。譬如:
商朝
分封制(因)——诸侯造反(果)
秦始皇
郡县制(因)——人民起义(果)
项羽
分封制(因)——兵败刘邦(果)
汉朝
分封制(因)——XXX(果)
郡县制(因)——XXX(果)
……
可以看到,同样是分封制,同样是郡县制,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不同的。
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没有得到好结果,因为那时候人们还没接受郡县制,但是后面汉朝开始,郡县制深入人心,它的功能得到了发挥。
甚至,你还能联系现代,联系西方等国家的治理。
同样按照「因——果」这样的结构来分类。很快你就会发现规律,并从中窥见因果。
这种跨越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的思维方式,也被叫做「大历史思维」。
只有在大数据的加持下,因果的分析才是更加准确、全面的,学习历史必须具备这样「因果思维」与「大历史思维」。
如果这样来学历史,其实你会发现历史特别简单,就几个核心课题——对内治理、对外战争、社会行为等等。
然后按照上面的「因——果」结构,对所有朝代的事件进行分类,很快就把所有历史全部学完了。
最关键的是,你对事物的认知,会比那些只会背「历史时间」的人要高得多,你掌握的是真正的知识。
这个事在哪一年发生并不重要,重要是什么导致这个事发生,这个事又会导致什么其他事发生。
因果才是历史给我们的真正礼物。
然而我们经常执指为月,佛祖用手指指向了月亮,然而我们却没看向月亮,而是把注意力停留在了指向月亮的手指上。
2、模型树如何学经验?
但是你可能对历史不感兴趣,“兰陵王,别给我扯历史,我就想知道怎么沉淀我当下的经验。”
可以。
如果你足够聪明,其实你会发现,方法是一样的,一点区别也没有。
都是对已经发生过的事件的因果分析。
举个例子,我早期是如何快速找到“爆款文章”的因果的呢?
还是上面跟这个学历史的方法一模一样。
我把一篇文章按照选题、标题、开头、内容、结尾、结构、排版……等分类,然后分析背后的数据。
就拿结构来说。
当我们把结构按照「XXX结构(因)——XXX数据(果)」进行分类之后:
A结构(因)——a数据(果)
B结构(因)——b数据(果)
C结构(因)——c数据(果)
……
我很快就发现,一旦作者采用了清单体,他的点赞量就巨多。
当然,有时也有例外,因为爆款的因不止清单体一个。但这不重要,重要是我发现了一个规律:
一旦作者采用了清单体,文章点赞量经常就很高。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关于爆款文章的因果。
发现了吗?这种沉淀经验的方法跟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没有任何区别,都是找出因事件和果事件,然后把它们放到一起寻找规律。
拿出事件:因事件+果事件。
因果分类:因事件放一堆,果事件放一堆。
寻找规律:观察规律,洞察因果。
这就是从经历中通过复盘,沉淀因果的步骤。
当然,对于失败的复盘也是如此,区别在于,失败是做了XXX但是最后的结果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XXX。
对失败的复盘,目的是为了排除假因果,得到真因果。
不过很快你就会问,上面这样得到的因果就一定是真因果吗?
当然不是,这才哪到哪!
规律≠因果。
我们只是观察到了「A——B」这样的一组前后事件老是重复发生。比如清单体总是跟高点赞一起发生,于是我们猜想清单体就是爆款文章的一个因。
但这只是我们的猜想。
当我们把前后事件拿出来,然后假定为因果,其实这只是因果复盘法的第一步。
接下来的严谨考察这两个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才是因果复盘法的真正开始。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接近100%确定两个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呢?
首先,我得告诉你一件事:
我们永远无法100%确定任何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归纳法本身的缺陷导致的。
但是,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拿出,长时间能够反复指导我们行动的因果假设。
就像牛顿力学一样,我们并不是说它就是真理,它只是一个有效的假设。但是在某种尺度上,我们可以用它造出今天的汽车、高铁、飞机、火箭……
从经历中拿出的因果也是一样,我们永远也无法100%确定说“这就是真理”,但这不妨碍我们拿它有效指导我们的行动。
可是,我们如何保证因果更加正确一点呢?
这边涉及到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关于控制变量法,这篇文章不想多讲,要想讲透估计又要花很长的篇幅,所以我打算以后专门拿一篇文章来写控制变量法。
当然,如果你实在等不及,也可以加我们微信,到时候参加我的OCI实战营,手把手带你找到当下工作的因果,帮你解决工作问题,帮你赚钱。
三、因果的沉淀
最后,我想再讲讲因果的沉淀。
如果你能意识到「复盘的本质就是复盘因果」,这就算是真正入门了。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要想成为一个高认知的人,要想成为一个领域的大师,你还必须将因果统一起来,形成知识体系。
早期,我们做复盘的时候,喜欢把复盘搞成日记,每天记流水账。
这样做最大的问题,除了没有运用因果思维,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是,过去所有的复盘没有融合在一起,它们被彼此孤立了。
这跟很多人看书记笔记是一个道理。
我早期看了很多书,然后把金句摘抄到笔记本上,但是后来发现基本全忘了。
后来我意识到,这种学习方法的低效,原因在于没有把过去所学的知识统一起来。
所以,后来我发明了存量思维,也就是现在的模型树学习法。
复盘也是一样的道理,即使你洞察了某个小因果,也不能得意忘形,一定要把关于这个领域的所有因果都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
这样做是有深意的。
不仅仅是为了加深记忆,更重要的是,这个世界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是一体的!
因此,万事万物皆有联系。
而且,终将收敛到几条第一因之上。
所以,只有把一个领域的所有的因果都整合在一起,然后我们才能具备最全面、最深刻、最系统的认知。
我们的古人有个成语,精准地形容了这一过程——盲人摸象。
孤立的因果,孤立的认知,就像是盲人摸象,你摸到的是鼻子,我摸到的是肚子,他摸到的是大腿……
这都只是事物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只有把所有部分都统一起来,我们才能看透事物的真相。
简而言之,我们从经验中洞察到的所有因果,最后都要沉淀在「模型树」里面,形成一个个的「因果系统」。
这样做,久而久之你的认知就能快速精进,你对事物的理解,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得到巨大的提升。
当然,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去把自己过去的经历,提炼因果,最后形成因果系统。
可以加我们的微信,到时候OCI实战营,手把手带你把自己过去的经历形成因果系统。
差不多了,以上就是复盘的核心要诀。
复盘这件事,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对因果的复盘,然后形成因果系统,最后用来解决问题。
但记住,绝对不是记流水账。
四、复盘的时间
另外,你们可能还对一些操作细节比较感兴趣,比如需要每日复盘吗?还是定时复盘?
这些问题比较简单,我简单分享一下。
我其实不做每日复盘,对我来说,重要的事情就那些,工作上有几个目标,生活上有几个目标。
根据这些目标,到某些节点的时候,会做一些集中的复盘。
还有一些复盘是当下要立马解决的,这种复盘可能每天,甚至有了结果就要立马复盘。
另外还有一些没有明确的复盘,这些复盘一般是生命里出现了重大的事件或者顿悟,需要立马停下来复盘一下,以加深对世界的认知。
大致就是这样,视情况而定。
绝对不要把复盘这件事搞成形式主义,那样没啥意义,应该根据你的目的选择复盘的时间节点。
另外预告一下,我的这套复盘方法已经搞成了APP,不久以后你们就可以用到了。到时候你们只需要跟着APP操作,就能进行牛逼的复盘,不再形式主义。
好了,文章写到这里,基本我想讲的,除了OCI以及对因果的深度洞察与验证,基本已经讲完。
如果你们对复盘还有困惑或者补充,可以留言告诉我。
04
最后
还记得我文章一开始那句话吗?
很多人一直用着低效的方法,还一直抱怨。
没错,基本99%的人都不懂真正的复盘,大多数人的复盘都是依赖直觉,这个直觉就是规律。
大多数人把「规律=因果」。
过去是这样做的,所以现在也这样做,即使每次做完结果都不理想,依然还这样做,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
这个世界最疯狂的事,就是一直做着重复的事,却期待有不同的结果。
——爱因斯坦
这的确令人匪夷所思。
不过我也逐渐理解,很多人之所以一直重复着过去的低效经验,这来自于他们对因果的理解不够深刻。
一旦人们真正理解了「世界是按照因果运行的」。
从此以后,他便会走上一条全新的路,一条不断精进,通往自己人生目标的路。
本文由作者授权纷传发布,建圈子、做付费社群用纷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