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木萍知行”,作者: 木萍,纷传经授权发布。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
这个主题一共更新了2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公众号的首页—⌈#日思录⌋合集,进行查阅。好了,以上是碎碎念,接下来进入正文部分......
01
在前面的两篇文章中,我分享了让自己变得更好的8件事情。还有我还分享了如何设定初始目标,让自己行动起来,转动命运的齿轮。
我们是不是经常会出现,在制定目标和计划的时候,内心很激动。我经常计划列了一堆,结果一天下来,一件都没有做。”行动往往意味着我们需要主动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会让自己置身于各种不舒服的状态。
这时候,我们就会本能地想要回避这种不舒服的状态,于是就会选择拖延。
但往往真实的情况不一定是这样的,这是大脑对模糊的一种自我解读。我们拖延往往是认为自己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它,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准备。于是,我们就会给自己找各种的借口,以准备为理由来逃避做这件事情。
但现实的情况往往是:
永远没有准备好的那一天。因为我们自己也不知道要准备到何种程度才能做好这件事情。
--
从以上可以看出,拖延其实是一种认知上的自我障碍。
阻碍我们做一件事情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现实情况的一种自我认知。
所以,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有拖延的行为时,最重要的不是自我批判,自我否定。
克服拖延,最重要的是改变我们认知现实情况的方式。
当一件事情是自己很想去做的,我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去做,根本不需要别人去催促。这种事情一般都是完成之后能够给自己带来一定的价值和快乐的。如果一件事情做起来很简单,压根不会给自己带来压力和不适,那么我们就不会产生拖延的情绪。当一件事情临近截止期限,而且如果我们不去完成它,会带来某种程度的损失时,我们就会感受到时间的压力。
那么,我们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找到克服拖延的方法。
我之前在复盘中提到,我一开始培养运动的习惯时,总是有拖延的行为。
但是,我依然断断续续的。后来,我发现变得更好看,并不是自己的刚需。我的刚需其实是让自己更有精力,能够缓解颈椎的疲劳,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自从自己改变这个认知之后,我的运动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天到点就会开始运动。如果一件事情做起来很简单,而且行动步骤也很清晰,那么就自然不会刻意去拖延。当我给自己的运动找到一个刚需的意义时,我还需要把运动这一件事情的行动步骤固定下来,而且难度还不能太高。于是,我就把20分钟的运动做了拆分:15分钟原地跑步+5分钟床上瑜伽拉伸颈椎。也就是说,我把所有的前置环节全部去掉,我不需要出门,我随时随地就可以完成它。因为它变得足够简单,没有太多的障碍,所以我很轻松地坚持了下来。当自己养成了这个习惯之后,哪天我想出去跑,也能轻松地做到了,不用做很多的心理建设。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我们做出公开承诺时,我们会感到一种社会压力,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
正因为公开承诺,如果我们没有做到自己所承诺的事情,就会失去言行一致的形象。
为了避免这种损失,我们就会倾向于去维护这种形象,选择行动起来。自己一直没有时间静下来写文章,有几次很想放弃不写了。这是我对读者的一种承诺,虽然它并不能给我带来经济收益。因为行动可以消除一切的模糊,可以对一切的困难“袪魅”。当自己行动起来时,就会发现困难其实就是一个纸老虎,一切都是自己的想象而已。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思考啦!感谢您在百忙之中依然愿意来倾听我的故事。
本文由作者授权纷传发布,建圈子、做付费社群用纷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