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陈无用”,作者: 陈无用,纷传经授权发布。
十多年前,当天猫还叫淘宝商城的时候,拍了一条空城篇TVC,主题是:
没人上街,不一定没人逛街。
繁华的街道和商场空无一人,路上甚至还有野生动物出没,原来,大家都去网上逛街了。
只不过,那时的网上逛街只是浏览网页而已,各色商品静静地躺在一个个小格子里,没有现实街道的车水马龙,没有店员的吆喝和热情的导购,买家和卖家通过文字、表情快速推动着古典电商的发展。
后来李佳琦火了,电商进入直播时代。2021年,淘宝把slogan改成「太好逛了吧」。
之前我一直搞不懂那些在直播间购物的人,为什么,买个东西而已,为什么要在直播间蹲守几个小时?
图便宜吗?除了几个大主播对上游供应商有议价能力,能把价格打下来,普通的主播卖的东西并不便宜,但依然很多人观看,4S店直播卖汽车的销售员,动不动几千人在线观看,乡村农田里直播干农活儿的大妈,上万人观看,店铺里农产品的销量惊人。
后来我明白了,他们是!在!逛!街!
从淘宝到视频号,从抖音到快手,还有小红书,无数个直播间构建了一条没有尽头的商业街,像一座繁华的万里长城,那些精心装修的、有俊男美女上播的直播间,就像街上各种品牌旗舰店;那些当街开播的,就像街头喧闹的小吃摊、炒货摊,旁边摆着大音响、老板拿着话筒喊着走过路过不要错过;那些在田地里开播的,就是农人采摘了新鲜的蔬果,赶大集来了,朴实的脸庞怼到镜头前跟你说,自家种的大萝卜,你看还带着泥儿,咬一口脆生生的,大哥,甜过初恋呐!
这特么就是逛街啊!
作为营销从业者,当卖奢侈品的和卖烤串的只在一划之间,这品牌还怎么做?
01.
用线下旗舰店的标准打造品牌自己的直播间。
头部大主播的直播间无法建立品牌资产,你的品牌在他那里只是货盘,卖的每一件货品都是在为主播做品牌。
品牌要做自己的直播间,弱化主播强化品牌体验。就像品牌的实体店一样。虽然现在直播的运营已经非常成熟,并且不少品牌已经开始做了,但我很少看见精心设计的品牌直播间,要把品牌在线下成熟的消费者体验搬到线上,根据品牌的调性和产品属性重新设计消费者旅程,随着空间计算设备的发展,未来这里面有很大的空间。
02.
创造能进入社交议题的品牌内容。
如果品牌内容无法进入社交议题,那它的投放就显得格格不入,无人关注、无人讨论,即使买了流量投放,也是被流量流过而已。
它可以是老板的一条朋友圈,可以是一条严肃的TVC,可以是一篇文章,可以是一场活动,可以是一套户外广告,可以是一件艺术装置。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进入社交议题。
进入社交议题,最重要的是捕捉社会情绪。
比如春节期间,吃够了外卖的打工人终于可以回家吃几顿像样的团圆餐了,饿了么大大方方地出了一组地铁广告「祝你过年不用饿了么」,品牌好感度直接拉满;对比之下另一个推广预制年菜的广告,显得就有点愣头愣脑的。
03.
更多建立品牌资产的机会在线下。
线上流量分发权归属各大平台,线下的流量属于品牌自己。我们要用泛直播的视角看待线下营销。
比如LV去年在上海张园、黄浦江搞的巨物包包,除了吃一波线下流量,更是吸引了很多人自发拍照打卡分享,相当于把普通人变成了主播,把普通人的社交账号变成了一个小小直播间,成功进入社交议题,如果只在线上做一个假户外广告,就没有这样的效果。
比如THE NORTH FACE,用CG技术给伦敦大本钟穿上了羽绒服,假广告成功骗过了很多专业人员;但它依然在张园搞了一波线下快闪,穿着巨型羽绒服的探险家坐上屋顶,市中心的街头滑雪场一时成了潮人聚集地。我个人观感是今年北面是市场渗透率最高的一年。
当线上的直播间不足以展示品牌形象、沉淀品牌资产时,线下的阵地依然是最强的「品牌道场」。
以前罗振宇提过一个国民总时间的概念,互联网信息每年都在大爆炸,而国民的信息消费时间却是恒定的,谁占有了消费者的时间,谁就占据了生意的主场。
未来的品牌广告,一定是更有价值的品牌内容 ,要与泛娱乐的内容去争夺消费者的时间,并且,要让消费者觉得,把时间浪费在这样的内容上是值得的,且愿意让更多人为之浪费时间。
本文由作者授权纷传发布,建圈子、做付费社群用纷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