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给思考留点时间”,作者:给思考留点时间,纷传经授权发布。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
“努力和天赋真的可以相提并论吗?”
答主们的回答呈现两极分化,分歧极大。
类似这种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主要是看思考的逻辑是什么。
观点明确、论据有理有据即可。
我对这个问题也做了一个简单的回答,分享在这里。
(最近工作太忙,停更两周了,希望大家能包容理解o(╥﹏╥)o,得空了给大家憋大招出来。)
01
什么是天赋
一般我们所理解的天赋,指的是某种天生的特质,让一个人可以在同样起点的情况下,可以比一般人更加快速地成长。
简单来说,如果你在某个领域内天赋高于常人,那么你只要和常人花费同样的努力,就可以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里非常容易产生一个误区,就是经常会有一种认知错误就是,天赋不行,努力来补。
但实际上,努力也是一种天赋。
天赋包括能够帮助一个人更快速成长的所有天生特性。
而一个人要能够更快地成长,其实需要两个要素:
一是能力方面的天赋,也可以称为潜力;
二是意愿方面的天赋。
但我们在谈论天赋的时候,往往只说了前面的一个要素,而忽略了后面的要素。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非常具有语言天赋,他当然更容易成为一个沟通专家或者演讲大师。
可是,如果他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与人打交道,那么他就没有动力去开发自己的语言天赋,那么很有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个沟通或者演讲方面的大师。
因此,意愿在很大程度上来讲,直接决定了你的天赋是否有机会由潜力转化为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讲,努力也是一种天赋,它属于意愿天赋。
背后是由性格、内驱力和价值观等来决定的,而这些也都是先天的特质。
而且很多人没有意识到:
“努力”本身正在逐渐成为一种稀缺的“能力”。
02
努力的人
比有天赋的人更容易成功
在走捷径盛行,希望一飞冲天的时代,人心躁动,肯努力的人就渐渐的少了。
所以,现在想在一件事情上超越大部分人还是挺容易的。
只要不断地努力学习,按照现有的方法论去一步步提升,你很容易就能超过80%的同行的水准。
所以一个事实是:
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考验的都只是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想学一门外语,它的内容和标准都是既定的,只要肯下功夫足够努力,所有人理论上都可能掌握一门流利的外语。
根据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根本轮不上拼天赋。
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曾说过:“年轻时,看似资质愚钝的人,由于长期持续不断地做着同一件事,于是,成长为卓越不凡的优秀人才。”
一些有天赋的人,在挥霍他们的才能,在一步步地挥霍中泯为众人。
反而是一些天赋一般的人在孜孜不倦的努力,生根在一个领域。
多年以后,重新回过头来,发现那些年轻时看似愚钝的人,后来,都成长为了十分出色的领袖人物。
正如杰克·韦尔奇说过:“一旦你产生了一个简单而坚定的想法,只要不停地重复它,终会使之变为现实。提炼、坚持、重复——这就是你成功的法宝。”
03
总结
因此,不要妄自菲薄了。
努力也是一种天赋,甚至比其他的天赋来得更为重要,更加难得。
一万小时定律定律告诉我们:任何人做一件事,只要经过一万小时的锤炼,都能从普通人变为某一领域的顶级人才!
所以,充分发挥自己在某个领域的意愿天赋,深扎根去钻研,你一定可以在这个领域中的成就。
加油,少年们!
让世界看见你们的光,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