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丽尔摩斯”,作者:财侦探,纷传经授权发布。
日前,长租平台自如举办“2023自如业主开放日”,首次公开了增益租3年成绩。据自如COO梁占华介绍,自推出增益租以来,采用增益租模式的房源已累计近20万间。2022年,自如在托管期的业主约有35万、在租自如客约130万,入住率超90%。
增益租可以说是自如从“二房东”身份向资产管理者身份转变的核心,在长租公寓发展乏力的形势下,通过“增益租”,自如似乎找到了盈利回正的一条有效办法。
据第一消费金融数据,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累计亏损近13亿元。去年4月,贝壳在收购圣都家装时,简单披露过自如的业绩:2019-2021年,自如的收入分别为3.09亿元、1.28亿元和1.58亿元。考虑到疫情等影响因素,这几年自如亏损的概率依然很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想尽办法开发新业务,讲好“新故事”,从而谋求上市,获得更多资金支持,是自如绕不开的路径。
2023年以来,关于自如上市的消息,总是隔一段时间就甚嚣尘上。
今年3月,有消息传出,自如计划赴港IPO,筹资约10亿美元,最早或于4月份向港交所提交初步招股说明书,最快今年上市。到了7月,资本市场又传出消息,自如最快将于第三季度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IPO团队可能包括中信证券、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对于两次消息,自如给出的回应如出一辙,表示“不予置评”。
如今已经第四季度了,自如筹备上市的消息又一次传了出来。可以肯定的是,自如一直为上市做着准备工作,随着经营压力的增加,公司的经营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对上市融资的渴求也会越来越强烈。
此前,分散式长租公寓第一股蛋壳公寓退市、青客公寓破产清算等一系列负面新闻,给整个长租市场泼了一盆冷水。现在,资本市场对长租公寓也许有所改观,因为业内部分主体比如龙湖冠寓、万科泊寓、魔方公寓等,都已经开始盈利。
但,自如的上市之路变数依然颇多,它面对的挑战依然很大。
01
老瓶新酒
“增益租+装修生意”,是自如董事长、CEO熊林给资本市场讲的新故事,也是对自如商业模式的迭代——从简单的C2B2C模式,即平台出钱收房改造、从而赚取租金差+空置期的传统长租公寓模式,转变为自如推出的“增益租”模式。
在新的“增益租”模式下,业主需要在装修前自己为装修房子付费,而自如的定位就变成了资产管理的角色——根据对业主房屋出租管理的好坏,自如获取业主激励佣金。如果自如管得好,业主的出租率就高,收益自然就高,自如就可以收取高一点的佣金;反之,如果自如管得不好,业主甚至可以不支付佣金。
此前自如的“省心租”模式,是一种重资产模式,自如承担了业主房屋的装修成本,沉淀在自如的资产负债表上,就是长期待摊费用。而“增益租”是轻资产模式,自如把修成本转嫁到业主身上,业主要么一次性支付,要么分期抵扣租金。这样一来,自如把原来的装修成本、长期待摊费用,变成了收入、利润、现金流,报表随之变得好看了许多。
不过,“故事”讲得再好,还得有人愿意听才可以。自如动辄数万余元的装修费用,让业主纷纷被劝退。据了解,增益租模式上线后一段时间,自如签约量持续下滑。
不过,此次业主开放日公布的增益租3年20万间的数量,是个很可观的数字。对此,熊林表示,“质变必量变,在经历了33个月的‘质变’之后,目前自如已然进入了全新的稳定发展阶段。”
早前,自如资管官微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的工作总结。截至6月底,自如资管管理规模突破3万间,完成全国13座城市布局。今年上半年新拓武汉、天津两城,成功签约武汉首个保租房合作项目以及落地自如寓天津首店。
但从行业的角度看,盈利难、盈利低一直是制约长租公寓生存和发展的弊病,长租公寓行业也被不少业内人士称之为微利行业。克而瑞研究数据显示,长租公寓行业平均利润水平仅在2%-4%,现金流回正周期至少需6年以上。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也曾公开表示不看好长租公寓行业,甚至直言长租公寓烧钱创业是一条不归路,不到1%的租金回报,租房的价格再翻一番还是亏本的。
2019 年之前,借着资本东风,长租行业大肆收房,“高进低出”致使行业迅速产生泡沫。自2020年以来,因租金贷和加注金融杠杆模式,青客公寓和蛋壳公寓相继暴雷,走向破产清算和退市结局,寓见公寓、乐栈公寓等地方性公寓也相继因资金链倒下,显然,直至今日,长租公寓都尚未跑出一个成熟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而且在口碑上,长租公寓“二房东”因为涨价、装修、环保、两头通吃等问题,总是引发吐槽和投诉。在“黑猫投诉”上,搜索“自如”,有超过11000条结果,其中提及“霸王条款,扣掉押金还要违约金”“退租多收房费”“申请租房发票业务没有回应”等等。
对此,熊林在今年年初表示,“如果我们仍不改变,或者幻想住房租赁行业会像过去十年那样快速、粗放式增长,而不去向更健康持久、更长周期的运营模式转型的话,我相信任何一个企业在未来都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和利润的打击。”
02
亟待融资
自如成立于2011年,从链家内部孵化出来。其总部设在北京,旗下拥有自如友家、自如整租、业主直租、自如豪宅、自如寓、自如驿、自如ZSPACE等产品,为用户提供保洁、搬家、维修等服务。
自如以分散式公寓起家,即房源来自于业主,把房源租下来,进行不同程度装修再出租。在2012年后,自如开始涉足集中式公寓,但分散式公寓一直是自如的主力业务。
在高速发展之下,自如在2018年管理价值高达8000亿,此后进行了4轮融资,2020年投后估值66亿美元,备受资本追捧。
2018年1月16日,自如引入A轮融资40亿,当时吸引到了新希望、融创、华兴资本等上市企业,同时还吸引到了腾讯、红杉、源码等顶级资本以及知名国际资本的投资。
2018年3月15日,自如引入A+轮融资,峰尚资本独家投资,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高丰是创始人,曾在华尔街之狼的“KKR”担任执行董事,在大摩投行部任职负责大中华区的市场投资。
2019年6月15日,自如引入5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高达50亿美元,除了老股东泛大西洋投资、腾讯投资和红杉中国,本轮还引入了天图投资。
2020年3月4日,自如进行了战略融资,吸引到软银10亿美元投资,持股比例高达15.15%,投后估值66亿美元,是我爱我家市值的6.5倍。
此后3年多时间,自如再无披露新的融资进展。据了解,期间它通过旗下子公司北京自如众诚友融信息科技发行了数笔企业ABS。
在这3年中,各大长租平台相继暴雷后,一级资本市场也变得十分谨慎。而在这个高杠杆的赛道,缺乏资本的助力,自如的发展风险也不言而喻。
自去年开始,自如便有意开源节流,拓展流动性。
去年年中,市场消息称,自如开启大规模裁员,裁员比例约20%,赔偿标准N+1,只给两三天的交接的时间,涵盖互联网营销、运营管理、品质、设计等部门。除一线业务部门,裁员后自如总部中后台及职能部门已经不到4000人。
不过,自如迅速给出官方回应,表示只是对个别部门,进行正常的组织优化调整,但会持续加大服务客户和业主的管家团队的招聘。公司直言去年上半年因为疫情而受到挑战,但会对各个经营维度优化调整。
同时,多家媒体报道称,此前多地用户曾在社交平台上曝光自如趁疫情期间上涨房租,在包括北京、上海等多地租客房租被通知上涨,涨价的幅度达到了10%甚至超过20%。
自如管家回应称,这是由于业主新合约、市场供求显著上涨,才导致了租金上涨,是系统自动根据周边房价,自动调整、生成的价格。言外之意,房租的阶段性上调,是市场客观因素推动的。
2022年,由于北京、上海等地均受到疫情影响较为严重,长租公寓机构不可避免的面临空置率上升、出租难度增大等现状,经营压力增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通常会选择将成本转移至房租上,使得租金出现逆势上涨的状况。与此同时,裁员现象或更加印证了自如经营压力的增加,裁员更多为迫不得已之举,也是降低经营成本的举措之一。
裁员、涨价,种种行为,都暗示了自如目前艰难的处境。
而至今3年未获新的融资,意味着自如必须依靠自己的能力造血。审视 10 年以来的商业模式,这也是自如一次必须面对的积极自救。
除了自如,另一家长租公寓品牌——魔方公寓,也在去年9月26日、今年4月28日两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如今也是下文不详。资本市场在长租公寓上栽过的跟头,深刻地体现在了企业的IPO申请审核上。
不知这一次,自如能不能用新故事说服投资者?
本文由作者授权纷传发布,建圈子、做付费社群用纷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