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唐韧”,作者:唐韧,纷传经授权发布。
B 站这回真的要变了,产品已经开发完成,估计这两周就会上线。
变什么?
把每个视频的「播放次数」指标变更为「播放分钟数」。
其实今年 3 月份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聊了这个话题,当时对新指标的定义叫法是「用户消耗时长」。
昨天 B 站 14 周年的分享会上,B 站 CEO 陈睿对这个指标做了官方的定义,用户观看视频所花费的时间,也就是播放分钟数。
其实是一个意思,播放分钟数是从用户视角出发的一种叫法,而用户消耗时长是从产品和平台视角出发的一种叫法。
在产品表现层的变化上,每个视频题图左下角的播放次数会更改为播放分钟数,图标会从箭头变为时间。我截了演讲的图,不知道你们能否看清。
那么,B 站为什么要在产品上做这个变化?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其实也说过,这个变化背后最大的动机和目标是为了提升内容质量。
假设同样是一段 5 分钟的两个视频 A 和 B,A 的播放量是 100 万,B 的播放量是 150 万,你认为哪个视频的质量更高?
可能有人会说是 150 万的 B,因为看过的人更多。这么想肯定没问题,因为这个指标反映了结果。
可如果我告诉你,播放量只有 100 万的 A 视频人均播放时长是 4 分钟,而 B 只有 1 分钟,你会认为哪个视频的质量更好?
这时候,绝大多数人应该都会认为 A 更好吧?
B 视频之所以获得更高的播放次数,很可能是因为更吸引人的标题和视频图片,但点进去之后没看多久就失去兴趣离开了。
比如下面这个案例。
如果单看播放次数,这是一个播放量很大的视频。
但这个视频的播放分钟数只有 19.9 万,比值是 0.39分钟/次播放,也就是说点进去的很多人没看完一分钟就退出了。
而 A 视频虽然在播放次数上不如 B,但它本身的内容质量很高,以至于点进去把这个视频看到结尾的人更多。
比如下面这个案例。
播放次数 144.3 万,这个数据已经非常高了,但它的播放分钟数有 2190.2 万,数字更恐怖,比值也达到了 15.2 分钟/次播放。
基于这几个数据作为权重,就可以相对客观地筛选出那些内容质量更高的视频。
既然这种方式更好,那么 B 站为什么现在才开始改变呢?
我觉得,这里面有 3 个因素。
第一,时间未到。
任何一个内容平台都会经过相似的发展阶段,起步、增长、繁荣、平稳、衰退。
在进入繁荣和平稳期之后,平台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这跟平台的产品策略有关。
比如,当平台根据播放次数或者阅读量来决定流量分配逻辑时,那标题党和图片党就会抢了那些不善此道的优质创作者的机会。
当然,绝大多数内容平台都会把各项指标当做权重去制定流浪分配逻辑,比如 B 站的一键三连数据、公众号的阅读完成率以及点赞在看率等。
不过这里面也有一个不足,那就是通过点赞这类行为表达自身喜好的用户始终是少数,大多数用户还是选择了默默支持,而他们支持的方式就是看完。
因此,B 站的播放分钟数在现阶段更适合识别优质内容。
第二,技术成本。
统计播放次数在技术层面是一个很简单的操作,只要做计数存储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统计的是一个视频的播放分钟数,那技术难度和成本就会高了很多。
比如,有的用户会拖进度条观看,有的会快进,有的甚至会在不同设备上断点观看同一个视频。
统计的标准和维度很多,这就需要在技术层面做很多额外的处理,中间要考虑的逻辑和特殊场景非常多。
保守估计,B 站为了这个看起来很小的改进,从产品到技术再到测试的周期至少是半年。
从用户角度来看很简单的东西,在产品和技术层面可能就会涉及非常复杂的调整,做产品的读者如果深入想一下就能明白。
第三,应对短视频。
B 站作为一个中长视频平台,虽然如今也引进了竖屏短视频,那自身的定位是不能因此就发生改变的。
说白了,B 站无法再做一个抖音,而且和抖音正面硬钢也没有什么机会。
所以,B 站必须以始为终,坚持自己的定位和优势,做好中长视频并且让创作者赚到钱才是第一优先级的事。
短视频在播放量上很容易占便宜,而且很多短视频创作者也都具备抢流量和注意力的能力,这对投入更大的中长视频创作者来说是不公平的。
B 站之所以现在开始做出这个变化,一个是时间到了、一个是 ROI 可控、一个是制约短视频,所以也就不难理解背后的逻辑了。
此外,还得从 B 站当前最大的困难和矛盾说起,那就是商业化。
从 B 站最新的财报可以看出,小破站一直处于亏钱状态,而且还有扩大趋势。
在商业模式上,B 站主要靠游戏、直播与增值服务(大会员)、广告、电商以及其他收入。
其中,游戏被版号限制没办法,而很多人认为是大头的会员收入其实在增速上还不如直播。
如果单看 B 站直播与增值服务收入(大会员业务被包含在内),整体还是处于稳步增长状态。
但是,如果把大会员单独拿出来对比会发现,增速是低于直播的。也就是说,会员业务赚钱能力还不足以扛大旗。
因此,B 站在商业化方面就需要寄托于直播、广告、电商业务上。
在 B 站的 App 上,有一个单独的 tab 是开放给电商业务的,也就是「会员购」。
至于广告,因为 B 站不做贴片广告,所以这里会损失一大块收入,但这也是他们和其他产品的不同之处,也是用户认可的地方。
如果最终顶不住压力上了贴片广告,除了啪啪打脸之外,也会损伤用户价值。
虽然不做贴片广告,但 B 站也有自己的商单系统,可以通过「花火」平台去抽广告主和 UP 主的分成。
除此之外,直播依赖于优质 UP 主,优质 UP 主建立在优质内容上。这些,都会带来用户粘性的持续提高,从而有助于电商转化。
因此,直播、广告、电商业务的增长也都指向了之前提到的指标,内容质量。
我觉得,这对 B 站来说是好事。
如今我每天花在 B 站上的时间大概是 1 个小时左右,对一些访谈类、科技类、汽车类的视频感兴趣,同时我也是 B 站的大会员用户。
出于用户体验和期望来说,我希望 B 站越来越好,内容越丰富、质量越高、体验越好。
出于创作者的角度,我也深感创作不易,赚钱不易,也希望所有优质创作者都能被善待。
当创作者好了,用户才会好,当创作者和用户都好了,平台才会好。
最后,就是三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