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狮昧说天赋”,作者:狮昧,纷传经授权发布。
选择职业的方式,常见的有这么三种:
第一种最常见,基于你的专业、技能或者资源,选择入门一个行业。
比如大学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毕业后应聘到企业做人事,或者去人力资源咨询公司——这是基于专业选行业。
再比如,你家里有亲戚在金融行业做高管,通过他的人脉介绍,你进了一家金融公司——这就是基于社会资源找工作。
你的家人、朋友、老师都是你的社会资源。
基于专业、技能和资源找工作,这种择业方式的好处很明显,比起那些专业不对口的,没有资源的同龄人,你会更容易得到入行的机会。
当然也有风险,你会受限于行业本身的发展,以及这个工作你不一定喜欢或擅长,这些都会影响你的工作表现和进步,容易碰到发展瓶颈。
第二种择业方式,是选择热门行业。
新能源、芯片、医疗等等近年的这些热门行业,要么利润高,要么有资本进驻,使得行业薪资水平比其它行业更高,岗位需求多,发展机会多,这些都是很大的人才吸引力。
选择热门行业的风险,主要跟行业周期有关。
80后和90后大多都经历过互联网、房地产、教培行业的红利期,这些曾经的热门行业在变凉以后,自然会出现大量的裁员、降薪现象。
由于一个普通人的职业生涯周期是30多年。
一般行业的红利期远小于个人的生涯周期,所以进入热门行业后,等到红利期结束,要承担可能会出现的降薪、失业等风险。
第三种方式,基于你的身心特质,选择适合的职业。
“永远不要教一条鱼爬树。”
你身上那些不同于他人的特质,天赋、优势、热情、职业价值观、个性等等,都会影响你在一份工作中的态度和表现。
例如一个擅长写作的人,选择做文案工作,比起做数据分析,会更符合他的特质。
对于一个正在寻找适合工作的人来说,认识自己“我是谁”太重要了。
考虑自身特质的好处是,当你的特质跟一份工作之间的【适配度】越高,你会更容易上手、进步更快、发展潜力更大。
这种择业方式的风险,主要源于认知有限:
很多人对自己的认知有限,对不同行业的了解也不多,导致他不懂得如何整合自己的天赋、优势、热情、职业价值观等特质。
假如仅考虑单一因素,例如仅从优势角度,来选择一份职业的话,很有可能自己与这份工作之间的实际适配度并不高。
另外,即使你发现了跟自己适配度高的职业,如果你现有的专业和技能都用不上,暂时找不到进入行业的机会,就需要为职业转型做足准备。
要付出一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机遇,才能获得不错的工作机会。
所以这种择业方式,更适合那些具备学习能力和行动力的人。
一旦你经过努力,得到了能发挥天赋热情的工作机会,就会表现出超出以往的态度和创造力。
以上三种择业方式:基于专业技能或资源,热门行业,基于自身特质——无论你选择哪一种,都有利有弊。
所以在短期时间内,你要有所取舍,明确一个择业方向,才好精准发力;长期未来里还要有一套抗风险的发展规划。
如果你没有一个明确的择业方向,乱投简历,只能接触一些门槛低的工作。
大多门槛低的工作,例如销售、行政、服务、直播……竞争激烈、可替代性高,你得具备很强的人际能力,或者有一定的个性魅力,才能脱颖而出。
高门槛的工作类型有:平台型、资源型和专业型。
高平台,就是各行各业的翘首企业和机构。
想从正常渠道加入一个高平台,你首先得有光鲜的学历背景和资历背景。
不过如今的就业环境不同往年,高平台的招人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高学位和大厂资历的,想搭上高平台也不容易了,还得看资源和专业。
资源型门槛不必多说,具备强大行业资源的人属于少数。
专业型门槛,就是需要投入大量学习和练习才能掌握的能力,所以不容易被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