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小河运营笔记”,作者:大江0769,纷传经授权发布。
最近跟朋友聊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如何提升在某个组织的影响力。
聊着聊着发现可能是问题本身就错了。
如果关注点只是从某个组织获得影响力,那么最终的解决方案也仅适用于这个狭窄场景。
若把问题变为如何提升影响力(把某个组织去掉),得到的结果才更有普适性、可迁移性,就真正从解决一个场景到获得一种能力。
这给了我很大触动。
方法论可以解决具体问题,但底层的能力才一通百通。
如何提升底层能力,与我们拥有的思维模型息息相关。
本文就介绍我们日常工作中最能落地、覆盖场景最多、最快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型:2w1h模型。
学会了它,决策能力能显著提升。
01
什么是2w1h
2w1h也叫认知圈思维,是指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如何做)。
what:是什么(本质)why:为什么(意义)how:怎么做(方法论)
我们对任何事物的认知,都是从这3个角度出发。
只有你把一件事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讲清楚,才代表你真正懂。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接收和传递信息,通过2w1h模型可以将各类信息和素材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达成结构化地思考与表达。
大脑思考why和what很懒,身体勤劳做how很容易,很多人习惯用身体的勤奋去掩盖大脑的懒惰,不幸地成为没有功劳只有苦劳的人。
苦劳对于企业没有价值,一点也没有。
我的大部分文章,都遵循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结构,本文也是。
讲完2w1h的是什么和为什么,接下来讲how怎么做。
02
如何运用2w1h
某天老板跟你说,分析下竞品的近期情况。需求越短,问题越大。
如果接到活儿你直接就去干了,最终的交付老板大概率不会满意。
因为你连为什么要去分析和具体分析什么都不清楚,能分析出来啥呢?
如果运用2w1h,就很容易避坑:
what:老板,你说的竞品指的是xx吗?是近1个月还是近半个月?具体是哪方面的情况?
why:老板,我想知道下背景(为什么要分析),是竞品最近业务量涨很多还是我们最近业务量掉了,想看看竞品?还是最近您参加企业家培训得知竞品要搞大动作?
一番打探下来,原来是近1个月竞品日活提升了很多,老板想知道竞品做了什么。
于是聪明的你,继续运用2w1h:
how:好的老板,我先去看下竞品日活到底提升了多少,同时对比下我们的日活。
然后调研下竞品最近在产品侧、市场侧、运营侧有什么大的动作,结论会在xx日给出来。
听完这个案例,相信聪明的你,已经基本知道如何去运用了。
工作中接到一个任务不知道如何下手,按照2w1h去梳理,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2w1h里最难的是why,其次是what,最后才是how。
两个w搞明白才能继续往下how,不然白瞎。
最终交付的质量有多高,取决于why的思考深度。
提升why的思考深度,可以用5why追问法。
当然,一般情况下追问3个why就足够。
如果想倒逼高质量的交付,可以再加一个h:how good,即怎么衡量成功。
what:是什么 why:为什么 how:怎么做 how good:衡量成功的指标
加上衡量指标后,how的方向和目标更明确,而且也好复盘分析。
在以上的案例加how good,就是最终形成一个高质量分析报告进行交付,结构化地清晰表达。
03
2w1h的常用场景
|数据分析
无论你是产品、业务、运营还是财务,工作中都会接触数据分析,在数字化浪潮的当下,对数据敏感是很多岗位的要求。
关于数据分析有很多方法论,最通用最底层的数据方法论便是2w1h模型。
这是我的老师jason总结出来的,实践过程中很受用。
what: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why:为什么要分析这个问题?问题的表面原因是什么?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how:给出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能落地的建议
分析的第一步是定义问题,然后从3个why去思考,为什么要分析这个问题,很可能提需求的人也不知道,因为是领导让他分析的。
那领导为什么要分析?
问题的表面原因是指具体找到了数据异常的原因,比如GMV下滑经过拆解,发现是A渠道下滑严重。
接着往下探寻问题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一般出在人身上,在业务里,这个人是用户。
聪明的你深入探寻,发现是A渠道的某大客户跑到竞品去了。
最后如何解决问题?建议是围绕目标拆解,这个案例里的目标是让GMV恢复正常水平。
拆解下来可以是:流失大客户挽回,B渠道大客户挖掘,增加品类拓GMV,大客户绑定策略防流失等。
|书面表达
之前在过的一家公司要求写邮件须遵循2w1h,这样写邮件又快又能表达清楚意思。
what:描述你想表达的具体某个事
why:这件事的背景、重要度和影响面
how:需要大家配合做什么,具体分工排期
经过这个框架写出来的邮件至少能及格,上限有多高取决于格局和对事情本身的理解了。
在工作群里与同事的表达也可以用2w1h,不过需要调换下顺序为:
why:背景是什么 what:事情是什么 how:需要别人做什么
从阅读者的角度去考虑,大部分人需要先了解背景才会往下看。
把why提到前面的思维叫黄金圈思维。
我觉得本质上都是2w1h,可以不做大的区分。
国人很喜欢造词,在底层确定的情况下,把表层的方法论、结构造很多名词,反而造成认知障碍。
运用2w1h思维,本质是逼迫人把事情的定义和为什么想清楚,而非不经思考直接跳到怎么做。
所以why和what谁先谁后不重要,你习惯哪个就用哪个。
写干货类的知识文章,2w1h也非常适用。
能快速建立行文脉络,给到读者较好的体验。
好的文章不在于文笔,在于结构和表达。
|进行决策
决策能力很考验人的水平,阅历、思维、性格都会对人的决策产生影响。
其中只有思维是人可以主动改变的。
所有的思维模型都是为了提升决策能力,2w1h更是如此。
大家常说的认知决定论,我就不太认可。
好的认知如果没有带来好的决策,那就跟没有一样。
如何通过2w1h进行决策:
what:需要决策什么?它的成本、收益、风险是什么
why:为什么要做决策?事情的未来图景是什么,从现状到未来的关键要素是什么,是否要现在做决策
how:有哪些方案?选择哪个,计划是什么样的
这算是2w1h与其它思维框架的混合运用,效果很好。
为什么我提倡2w1h思维,就是因为它足够简单,简单的是最美的。
大部分的决策都是次优解,没有最优解。
现实中资源是永远紧缺的,追求完美会失败在不完美中。
张小龙说过:如果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很复杂,那么一定是问题本身错了。归回最基本的思考逻辑和常识非常重要。
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人,一别定有所图;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人,一定熟练掌握基本功。
我每写一篇文章都是一次2w1h的基本功练习。
|讲一个好故事
好的故事不需要你挖空心思去发明创新,需要能够回答why-how-what。
西游记的故事性通过2w1h表达就是:
why:为什么。孙悟空在五指山被压了500年后,接到了任务去取经how:怎么做。师徒四人为了取得真经,足足九九八十一的磨难what:是什么。最终取得真经,解救了苍生
讲故事的时候,2w1h的顺序就变为了why-how-what。
why的背景越痛,how的描写越跌宕,what的结果给人的故事性就越强。
写一个好故事这块我练习得比较少,后面会专门写一篇的故事思维的文章。故事思维也是一种很棒的思维模型。
04
结语
其实还有很多场景如需求分析、市场调研、面对面沟通都会用到2w1h模型,就不一一列举了,应用起来同上面的案例道理想通。
底层就是搞清楚what和why。
写完2w1h模型,思维模型的系列文章就完成第2篇了。
上一篇讲的是结构化思维,整个系列预计写10篇左右。
想看的朋友可动动小手设置公众号为星标,这样第一时间就能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