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微果酱”,作者:微果酱,纷传经授权发布。
身边很多做新媒体的朋友,一直都说新媒体行业越来越难了。
做公众号涨粉难,做短视频生命周期短。也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坚持下去,未来还会不会有前途。
但在各大招聘网站上,有一些新媒体运营岗位的月薪动辄2万到6万,似乎在这个行业继续走下去,并不是完全没有希望。
进退之间,有人疑惑了:做新媒体,以后的机会在哪里?行业的风口已经过去了吗?那些突破重围的新媒体人,又都有什么过人的技能?
01
在韩寒的合伙人、“ONE·一个”总经理付圣强看来,新媒体赛道依然有大量机会,“尽管固有渠道流量获取困难,但这几年新的平台诞生很快。
头条、知乎、B站、视频号、直播带货……普通人还是有非常多获取流量的机会。”
“ONE·一个”总经理付圣强
然而,站在风口上,并不是每一个新媒体人都能借势出圈。聚光灯之外,大部分新媒体人日复一日地写文章、拍视频,但阅读量和商业收益却惨淡无几。
网易H5曾联合新榜,推出《微信公众号文章数据报告2.0》,统计公众号领域的阅读量分布,发现超90%的原创文章阅读量低于1万。
其中,三分之二的头条文章阅读量低于2000。
视频领域同样不容乐观。据某视频平台头部博主华华观察,“在中短视频领域,大头部年入千万,小头部年入百万,再往下80%左右的人可能只赚个零花钱。”
即便得到流量的眷顾,新媒体人仍然要面临一个更大的难题——如何不被粉丝遗忘?
业内流传着这样一组数据:B站网红生命周期是一年半,抖音红人的活跃周期仅3-6个月,更多账号在一夜爆红之后,随即消失在大众的视野。
在市场环境趋向成熟的公众号领域,“马太效应”表现得更加明显。
回看近几年的新媒体公号行业,我们会发现在“流量寒冬”中活下来,并且活得滋润的,往往是那些成熟的头部大号。
“新世相”内容总监李妙多,在业内阅读量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做出了单篇阅读超200万的“地域系列”“年度系列”爆文。
“量子学派”凭借《越是在关键时刻,越是要独立思考》,创下微信阅读量1000万+、点赞10万+、涨粉20万的记录。
“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主编王朝,主导公众号改版,把“新华社”粉丝从20万做到了超3000万。
有人问现在短视频这么火,还有必要深耕长文章吗?
在“视觉志”副总裁、内容总监李飞鸿看来,非常有必要,在拥有最高流量的微信平台,文章依然是主阵地,朋友圈转发的内容,文章的比例达到80%,在信息浮躁的时代,深度长文依然有着旺盛而长久的生命力。
文章与视频,虽对内容的呈现形式不同,但其背后的方法论是可迁移的。
新榜500强公众号“Sir电影”入局抖音,仅用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做到了5000万+粉丝,10亿+获赞,位列新榜抖音指数前十。
其在跨界短视频时,表现如此抢眼,离不开数年的长文内容经验积累。
02
同样都是踩在风口上前行,为什么有的新媒体人能跻身头部,在公众号和短视频领域都能占据一席之地,有的则默默无闻?
因为头部新媒体人有一套“爆款的底层方法论”,这让他们在行业洗牌之时,构筑起了自己的护城河。
但大部分新媒体人只能看到爆款的表象,无法理解爆款背后的本质逻辑。
你看到“新世相”的“地域系列”“年度系列”很火,但看不到200万阅读的背后,是内容总监李妙多用母题法,创新了选题的切入角度。
你看到“量子学派”的内容被出版社疯抢,但看不到畅销的背后,是创始人罗金海用内容产品化和内容IP化,创新了内容的表达形式和商业模式。
你看到“新华社”的小编卖萌引10万+围观,但看不到用户活跃的背后,是主编王朝在用产品思维运营评论区,创新了内容的互动方式。
那要如何才能看到爆款背后的底层逻辑呢?
答案是:跟着头部账号,学习他们内容、运营、商业化的底层思路。
只有知道他们是如何构思、拆解、撰写、修改、运营一篇爆款,打通从内容到运营到商业化的全逻辑,才有可能学到他们内容创新的精髓。
为此,南方周末特意邀请到了新媒体领域的爆款创造者:新华社、黎贝卡、新世相、十点读书、视觉志、ONE·一个、量子学派。
“新华社”是政务新媒体的标杆,“十点读书”“新世相”“视觉志”是文化领域的头部,“黎贝卡”是各大品牌合作的时尚媒体
他们常年占据新榜500强公众号榜单,阅读量“10万+”早已成为标配。在其他平台,你几乎找不到比这7家新媒体机构更豪华的阵容。
7位头部新媒体的负责人共同制作了《南方周末新媒体创意赋能课——如何打造一个爆款》,他们将结合前沿的行业洞察,从内容逻辑、运营逻辑和商业化逻辑这3个维度,将多年沉淀的经验都分享给你。
03
去年,有超过5000名学员跟随7位导师抢先学习。结课之后,学员们频频提到的关键词是“干货”“受益匪浅”。
有读者看到身边的朋友学习之后,希望也能有机会习得头部导师的经验。
为此,我们重新推出《新媒体创意赋能课》(纯享版),继续和大家探寻流量时代的爆款秘笈。
通过学习,你会发现这门课程与市面上的其他新媒体课程截然不同。
其他课程大多只讲怎么取标题、怎么写金句,单点难以连成知识体系。
而今天,我们将结合30+核心技巧、60+爆款案例拆解,讲透内容、运营、商业化的底层逻辑!
当热点失灵,新世相是如何洞察用户,通过“找话题-拆话题-写话题”的方法持续制造热点?
当15秒的短视频吸走用户的注意力,“量子学派”是如何通过跨学科思维,把晦涩的垂类内容,做到篇篇10万+?
当大多数机构号只有自己员工看,“新华社”是如何用人格化表达,把粉丝从20万做到3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