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点赞
评论
分享
私域流量“核心部件”之上的关键是什么?
公众号:草船先生运营库
阅读
自媒体+小程序/门店+个人号+社群/直播+传播投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草船先生运营库”,作者:草船先生,纷传经授权发布。


“不扯淡,不鸡汤”


"没有复购=慢性自杀,不沉淀客户=0”


-实体店/合作渠道很多,


但没有老客户,永远都是新企业。


-第三方电商平台流量大,


可获客成本越来越高,项目起盘难度大风险高。


-直销/代理分销团队长很强大,


But一旦团队长们懈怠或叛逃,还是=0。


现在流量有多贵,直观看⼏组数据


v2-dbbef93d46a922d7ffdcf2ef1c4ba111_720w.jpg

图:四家电商获客成本


这是四家电商平台这⼏年的获客成本对⽐,


⽆⼀例外都在上涨⽽且涨幅不⼩。


⼀⾯是中国互联⽹⼈总量红利见底,


⼀⾯是人均总时长饱和。


这已经不是⼏家喊疼的个别事件了,


商家如果不想被平台绑架只能⾃寻出路。


以前,传统商业尤其是电⼦商务,


往往是从外⾯搞进来⽤户流量,


一层⼀层转化留存。


在这个模型中,⼯作重⼼会放在引流和转化上,


啥事⼉都要花钱。


这种模型适合在流量便宜的时候拼命搞量变现


缺点是靠天吃饭,流量成本⼀涨就吃不消。


v2-3697d6e66a51bc0e6ecd692418f5e54e_720w.jpg


流量采购成本⾼涨之后,很多⼈开始转换思路,


把⾸要⽬标从引流转化转到裂变环节,


让⽤户在购前⾃发传播裂变。


拼多多采⽤的就是这个模型,


包括前两年的刷屏海报也是这个逻辑。


这种模型的特点是少花钱多办事,


但,看着性价⽐⾼,成本实际都花在了团队上。


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讲如果想靠它快速做大做强,


其实也是不容易奏效的,


因为他比较依赖团队的创意和执行力,


没法做到⾼可控性。


当正⾦字塔和倒⾦字塔的漏⽃模型


都开始变得低效时,


⽆论有没有「私域流量」这个词,


商家都要在留存和复购上想办法了。


但是,


当我们走进或决心着手打造“私域流量”的时候,


你又会发现:


似乎所谓的“私域流量”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


里面并没有多少鲜为人知的“创造性元素”。


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


一边有些营销专家、企业主、服务商、平台方,


认为“私域流量”就是一个捏造的概念


收割智商税的把戏;


而另一边却有很多人在真金白银地下注,


甚至将公司业务重心向“私域流量”转移


的原因。


实际上,


早在私域流量概念出现之前


很多企业就已经在做这件事了。


去年,我们在帮一家公司


完成业务人员朋友圈优化


社群运营体系搭建、自媒体矩阵搭建等,


一系列操作之后,有行家朋友就跟我说


“你们这是在帮人家做私域流量啊”。


他们说“2019年是私域流量的元年“”;


他们还说私域流量需要符合3个条件:


⾃⼰所有、反复触达、免费;


今年,


腾讯第二季财报中首次提及“私域”这一概念


并接近给出了一个定义和未来市场预判;


无论人们怎么去定义“私域”,


我想:作为我们这些企业主、品牌运营负责人、


用户运营增长执行人来说,


我们是不太需要去研究它的定义或概念的。


就像我们不会去研究“自行车”的定义一样


——你不会因为比别人更懂自行车的定义/概念,


就比别人骑得更好。


我们只需要熟练地掌握


它核心功能部件的操作方法,即可。


为此草船先生也尝试着用一张图


来勾勒“私域”的轮廓,


以及“私域”和“公域”的关系


微信截图_20230214134016.png

图:以“私域”为核心的营销运营体系


“自媒体+小程序/门店+个人号+社群/直播+传播投放”


Look,“私域”的核心部件中


并没有什么你不知道的新鲜玩意


但是,如果你就此就对“私域”不肖一顾的话


你或许会错失营销运营升级的时机;


或者貌似做着“私域”,却得到大相径庭的结果


关键在哪里?


关键就在于“核心部件”之上的“运营心法”


v2-40309b54a7e2add2b2e8d61993d2184a_720w.jpg



01

公域靠抢,私域靠养



“公域”是目标人群的精准投放,考量的是ROI。


“私域”是用户的长期“运营思维”,


而不是“收割思维”,重视用户的LTV。


不计成本做抖音、拍短视频、开直播,


这是“养”的办法;


进到微信群就发广告、发链接、拉人爆粉,


这是“抢”的办法。


很遗憾,很多人都做反了


用养的办法来做公域,用抢的办法来做私域


结果是,错失“公域”发展红利期


投资回报效率低;


没有实现用户的“私域”沉淀,


抗风险能力差、后续发展乏力。


这里并不是说“公域”不重要,


恰恰相反“公域”非常重要。


且不说自家鱼塘里没有几条鱼的小微企业


首要的就是得先考虑怎么到“公域”去捞点鱼,


要不然“养”什么呢?!


即便对于已经有一定体量的企业,


“公域”的作用除了不断稳固、扩大用户规模


更重要的是多触点接触用户,


丰富用户沟通“场景”,经营客户关系。


那,怎么从“公域”到“私域”呢?



02

听老师的,跟老板谈



把[商城/门店]的进店客流


沉淀到[公众号]及[个人号];


用价值内容和鲜活“人设”完成与客户的链接;


根据客户的不同周期进行


[社群/直播]的层层激活转化,递进客户关系。


企业为什么做私域流量?


核⼼目的是为了延长客户的⽣命周期


挖掘更多的消费价值。


但是把⽤户拉到私域流量池只是第⼀步,


还是松散的关系。


递进客户关系,发展企业/产品的“超级⽤户”


才能锁定客户的未来消费,


甚至让他们进⼊到⾃我消费的模式中,


提升交易效率、降低营销成本


关系越深入,交易效率就越高。


做零售的,建立会员制客户关系;


做分销的,建立合伙人制客户关系。


而在经营客户关系上,


“个人”所发挥的作用及影响力越来越大


围绕着创始人打造IP、打造品牌人设IP


以及网红达人IP,


已经成为这个产品极度丰富时代,


企业吸引客户、成交转化、运营用户的不错选择


尤其是对于中⼩微企业来说品牌本⾝⽀撑不够


个人IP成了⼀个必然的选择。


对于大品牌来说,


现在企业和⽤户的距离突然拉近,


⼏乎脸对脸。


企业必须要回答⽤户⼀个问题,


为什么我要留在这⽽且还要花钱?


这时候仅仅有品牌或品牌IP是不够的。


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讲,


如果不树立“个人IP”,


或许获得客户对公司/产品的基本“信任”都很难


你说你们家的产品很好,


现在免费、随便领,


估计都,没,人,敢,要!


在私域流量中,


个人IP本质上是把信任成本后置


先把人吸引进来,


然后在与⽤户沟通中通过内容和情感链接


塑造并沉淀个人价值,


这种价值就是⼀种逃离壁垒。


“内容生产”


应该成为“企业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处处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的时候,


内容即流量,内容即粘性。


图文、短视频、直播、群话题、


朋友圈、一对一沟通、线下活动......


只要你会做内容,


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流量,


就能持续链接并影响用户。


不管你是卖什么,


围绕个人IP人设,去构建内容,


赋能个人IP,树立个人专家达人的角色


去创造更多的场景,


让公司的负责人、员工跟用户有更多的互动


建立情感连接。


我在上一篇《5周从0到1搭建社群运营体系》的分享中说过:


一个没有“意见领袖”的社群是没有灵魂的,


光靠红包接龙、优惠折扣是很难建立起认同的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


这个“个人IP”可以是企业创始人,


可以是你的经销商,可以是你的店长,


甚至是你们的每一个店员......


那,如何打造个人IP经营客户关系呢?



03

火眼金睛,三头六臂



我们前面所说的


“从公域到私域”,这是场景的转变;


“用IP经营客户关系”,这是关系的深化。


但是仅仅有场景和关系还不够,


场景和关系的叠加还要兼顾效率,


否则“私域流量”就不是相对最优解。


“私域流量”的兴起,


不仅仅是企业对于流量增长的焦虑所致,


它更是企业“营销数字化”和“用户资产化”


的必然产物。


⽽现在私域流量之所以能成为⼀个风口,


也是因为私域⽣态经过⼏年的迭代,


终于在提效工具等方面发育成熟了。


无论是社群运营、个人朋友圈运营,


还是个人号私聊互动,


一直以来的掣肘就是规模和效率的问题。


过去几年,


要么公司一堆“工作手机”,一人多号;


要么做大分销,把客户交给更多的经销人员。


微信截图_20230214134115.png

图:某公司淘汰掉的部分工作手机


不是说这样做行不通,


只是如果还是只用这种“小米加步枪”的粗放方式


公司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会越发困难,


速度和规模会非常有限。


因为你没办法做到高效的用户识别、行为追踪、


精准推送、用户增长运营、批量管理......


你知道吗?


目前光是围绕着微信生态的各种应用技术公司


就不低于10万家,几千万个聪明的脑袋


在夜以继日地做着功能的研发和迭代。


v2-3cc73aa0d3ea64d374f2fb6586093456_720w.jpg


我们要去跟上、善用、享受


这个时代在智能、大数据应用技术发展方面,


所带来的能力延伸。


赋能员工,


让他们个个都“火眼金睛、三头六臂”


这是私域流量中非常重要的效率意识。


实际上,


这些应用工具的成本已经变得非常低,


绝大多数中小微企业都能消化


只需要根据自己的业务发展阶段,


在功能上有所取舍,进行选择。


那,都有哪些私域运营提效工具呢?


OK!


私域流量的“核心部件”和“运营心法”


就先聊到这,遗留下的三个问题:


怎么从“公域”到“私域”?


如何打造个人IP经营客户关系?


都有哪些私域运营提效工具?


草船先生另安排时间与大家深入交流,


保持关注哦~


PS:


这篇文章断断续续、前前后后,花了三天的时间,


原本每个版块都写入了两三个完整的案例,


但是写完一看,上万字。


为了让大家更聚焦关键信息,最终只抽取了核心内容。


或许难免有“蜻蜓点水”或“只说教”的感觉。


你知道我不喜欢给人这种感觉。=-=

评论
点击登陆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