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草船先生运营库”,作者:草船先生,纷传经授权发布。
“不扯淡,不鸡汤”
"没有复购=慢性自杀,不沉淀客户=0”
-实体店/合作渠道很多,
但没有老客户,永远都是新企业。
-第三方电商平台流量大,
可获客成本越来越高,项目起盘难度大风险高。
-直销/代理分销团队长很强大,
But一旦团队长们懈怠或叛逃,还是=0。
现在流量有多贵,直观看⼏组数据
图:四家电商获客成本
这是四家电商平台这⼏年的获客成本对⽐,
⽆⼀例外都在上涨⽽且涨幅不⼩。
⼀⾯是中国互联⽹⼈总量红利见底,
⼀⾯是人均总时长饱和。
这已经不是⼏家喊疼的个别事件了,
商家如果不想被平台绑架只能⾃寻出路。
以前,传统商业尤其是电⼦商务,
往往是从外⾯搞进来⽤户流量,
一层⼀层转化留存。
在这个模型中,⼯作重⼼会放在引流和转化上,
啥事⼉都要花钱。
这种模型适合在流量便宜的时候拼命搞量变现
缺点是靠天吃饭,流量成本⼀涨就吃不消。
流量采购成本⾼涨之后,很多⼈开始转换思路,
把⾸要⽬标从引流转化转到裂变环节,
让⽤户在购前⾃发传播裂变。
拼多多采⽤的就是这个模型,
包括前两年的刷屏海报也是这个逻辑。
这种模型的特点是少花钱多办事,
但,看着性价⽐⾼,成本实际都花在了团队上。
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讲如果想靠它快速做大做强,
其实也是不容易奏效的,
因为他比较依赖团队的创意和执行力,
没法做到⾼可控性。
当正⾦字塔和倒⾦字塔的漏⽃模型
都开始变得低效时,
⽆论有没有「私域流量」这个词,
商家都要在留存和复购上想办法了。
但是,
当我们走进或决心着手打造“私域流量”的时候,
你又会发现:
似乎所谓的“私域流量”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
里面并没有多少鲜为人知的“创造性元素”。
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
一边有些营销专家、企业主、服务商、平台方,
认为“私域流量”就是一个捏造的概念
收割智商税的把戏;
而另一边却有很多人在真金白银地下注,
甚至将公司业务重心向“私域流量”转移
的原因。
实际上,
早在私域流量概念出现之前
很多企业就已经在做这件事了。
去年,我们在帮一家公司
完成业务人员朋友圈优化
社群运营体系搭建、自媒体矩阵搭建等,
一系列操作之后,有行家朋友就跟我说
“你们这是在帮人家做私域流量啊”。
他们说“2019年是私域流量的元年“”;
他们还说私域流量需要符合3个条件:
⾃⼰所有、反复触达、免费;
今年,
腾讯第二季财报中首次提及“私域”这一概念
并接近给出了一个定义和未来市场预判;
无论人们怎么去定义“私域”,
我想:作为我们这些企业主、品牌运营负责人、
用户运营增长执行人来说,
我们是不太需要去研究它的定义或概念的。
就像我们不会去研究“自行车”的定义一样
——你不会因为比别人更懂自行车的定义/概念,
就比别人骑得更好。
我们只需要熟练地掌握
它核心功能部件的操作方法,即可。
为此草船先生也尝试着用一张图
来勾勒“私域”的轮廓,
以及“私域”和“公域”的关系
图:以“私域”为核心的营销运营体系
“自媒体+小程序/门店+个人号+社群/直播+传播投放”
Look,“私域”的核心部件中
并没有什么你不知道的新鲜玩意
但是,如果你就此就对“私域”不肖一顾的话
你或许会错失营销运营升级的时机;
或者貌似做着“私域”,却得到大相径庭的结果
关键在哪里?
关键就在于“核心部件”之上的“运营心法”
01
公域靠抢,私域靠养
“公域”是目标人群的精准投放,考量的是ROI。
“私域”是用户的长期“运营思维”,
而不是“收割思维”,重视用户的LTV。
不计成本做抖音、拍短视频、开直播,
这是“养”的办法;
进到微信群就发广告、发链接、拉人爆粉,
这是“抢”的办法。
很遗憾,很多人都做反了
用养的办法来做公域,用抢的办法来做私域
结果是,错失“公域”发展红利期
投资回报效率低;
没有实现用户的“私域”沉淀,
抗风险能力差、后续发展乏力。
这里并不是说“公域”不重要,
恰恰相反“公域”非常重要。
且不说自家鱼塘里没有几条鱼的小微企业
首要的就是得先考虑怎么到“公域”去捞点鱼,
要不然“养”什么呢?!
即便对于已经有一定体量的企业,
“公域”的作用除了不断稳固、扩大用户规模
更重要的是多触点接触用户,
丰富用户沟通“场景”,经营客户关系。
那,怎么从“公域”到“私域”呢?
02
听老师的,跟老板谈
把[商城/门店]的进店客流
沉淀到[公众号]及[个人号];
用价值内容和鲜活“人设”完成与客户的链接;
根据客户的不同周期进行
[社群/直播]的层层激活转化,递进客户关系。
企业为什么做私域流量?
核⼼目的是为了延长客户的⽣命周期
挖掘更多的消费价值。
但是把⽤户拉到私域流量池只是第⼀步,
还是松散的关系。
递进客户关系,发展企业/产品的“超级⽤户”
才能锁定客户的未来消费,
甚至让他们进⼊到⾃我消费的模式中,
提升交易效率、降低营销成本
关系越深入,交易效率就越高。
做零售的,建立会员制客户关系;
做分销的,建立合伙人制客户关系。
而在经营客户关系上,
“个人”所发挥的作用及影响力越来越大
围绕着创始人打造IP、打造品牌人设IP
以及网红达人IP,
已经成为这个产品极度丰富时代,
企业吸引客户、成交转化、运营用户的不错选择
尤其是对于中⼩微企业来说品牌本⾝⽀撑不够
个人IP成了⼀个必然的选择。
对于大品牌来说,
现在企业和⽤户的距离突然拉近,
⼏乎脸对脸。
企业必须要回答⽤户⼀个问题,
为什么我要留在这⽽且还要花钱?
这时候仅仅有品牌或品牌IP是不够的。
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讲,
如果不树立“个人IP”,
或许获得客户对公司/产品的基本“信任”都很难
你说你们家的产品很好,
现在免费、随便领,
估计都,没,人,敢,要!
在私域流量中,
个人IP本质上是把信任成本后置
先把人吸引进来,
然后在与⽤户沟通中通过内容和情感链接
塑造并沉淀个人价值,
这种价值就是⼀种逃离壁垒。
“内容生产”
应该成为“企业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处处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的时候,
内容即流量,内容即粘性。
图文、短视频、直播、群话题、
朋友圈、一对一沟通、线下活动......
只要你会做内容,
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流量,
就能持续链接并影响用户。
不管你是卖什么,
围绕个人IP人设,去构建内容,
赋能个人IP,树立个人专家达人的角色
去创造更多的场景,
让公司的负责人、员工跟用户有更多的互动
建立情感连接。
我在上一篇《5周从0到1搭建社群运营体系》的分享中说过:
一个没有“意见领袖”的社群是没有灵魂的,
光靠红包接龙、优惠折扣是很难建立起认同的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
这个“个人IP”可以是企业创始人,
可以是你的经销商,可以是你的店长,
甚至是你们的每一个店员......
那,如何打造个人IP经营客户关系呢?
03
火眼金睛,三头六臂
我们前面所说的
“从公域到私域”,这是场景的转变;
“用IP经营客户关系”,这是关系的深化。
但是仅仅有场景和关系还不够,
场景和关系的叠加还要兼顾效率,
否则“私域流量”就不是相对最优解。
“私域流量”的兴起,
不仅仅是企业对于流量增长的焦虑所致,
它更是企业“营销数字化”和“用户资产化”
的必然产物。
⽽现在私域流量之所以能成为⼀个风口,
也是因为私域⽣态经过⼏年的迭代,
终于在提效工具等方面发育成熟了。
无论是社群运营、个人朋友圈运营,
还是个人号私聊互动,
一直以来的掣肘就是规模和效率的问题。
过去几年,
要么公司一堆“工作手机”,一人多号;
要么做大分销,把客户交给更多的经销人员。
图:某公司淘汰掉的部分工作手机
不是说这样做行不通,
只是如果还是只用这种“小米加步枪”的粗放方式
公司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会越发困难,
速度和规模会非常有限。
因为你没办法做到高效的用户识别、行为追踪、
精准推送、用户增长运营、批量管理......
你知道吗?
目前光是围绕着微信生态的各种应用技术公司
就不低于10万家,几千万个聪明的脑袋
在夜以继日地做着功能的研发和迭代。
我们要去跟上、善用、享受
这个时代在智能、大数据应用技术发展方面,
所带来的能力延伸。
赋能员工,
让他们个个都“火眼金睛、三头六臂”
这是私域流量中非常重要的效率意识。
实际上,
这些应用工具的成本已经变得非常低,
绝大多数中小微企业都能消化
只需要根据自己的业务发展阶段,
在功能上有所取舍,进行选择。
那,都有哪些私域运营提效工具呢?
OK!
私域流量的“核心部件”和“运营心法”
就先聊到这,遗留下的三个问题:
怎么从“公域”到“私域”?
如何打造个人IP经营客户关系?
都有哪些私域运营提效工具?
草船先生另安排时间与大家深入交流,
保持关注哦~
PS:
这篇文章断断续续、前前后后,花了三天的时间,
原本每个版块都写入了两三个完整的案例,
但是写完一看,上万字。
为了让大家更聚焦关键信息,最终只抽取了核心内容。
或许难免有“蜻蜓点水”或“只说教”的感觉。
你知道我不喜欢给人这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