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庐山说精进”,作者:庐山,纷传经授权发布。
换工作了,要不要背调你的新公司?(相对于公司背调候选人而言,背调公司也叫“反向背调”)
“是不是搞错了?!我们只知道公司背调候选人,没听过候选人背调公司啊?”
如果这样想,那你就out!
来源:脉脉
“反向背调”在求职行为中已经日趋流行。根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22职场人求职行为观察报告》显示。
96.7%的受访者表示在入职前或求职前,会对雇主单位进行“反向调查”(意味着仅有3.3%的受访者不会提前调查公司)。
另外,仅有13.3%的受访职场人表示不在意风评差的公司。
其中,具备5年至10年工作经验的受访者中97%的人有提前调查的意识。
具备3年至5年工作经验的受访者中96%的人有提前调查的习惯,这部分职场人在信息收集能力和敏感性上经验更为丰富。
本来嘛,找工作本身是个双向选择。得是“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然后我们一拍即合”。所以,换工作的时候要背调你的新公司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不做背调会发生什么问题?一不留神就掉坑里!
比如,进了公司才发现:
价值观不一致。有些事不想做但是又不得不做,进退两难;
严重的加班文化让自己无法兼顾家庭,职场PUA让自己痛不欲生;
同事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波又一波,日常工作都快做不下去了。
还有人说:从法律上讲,背调是需要被背调人同意的。所以,如果你的新公司不知情,不同意,那你的背调就是违法的!
有点严重了,这里用“背调”这个词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
因为我们都知道公司背调候选人是什么意思,候选人“背调”公司的意义和目的是一样的。
退一步讲,我听过太多的例子里,新公司在没有经过候选人同意的情况下,动用了资源背调候选人的。
有些例子里,候选人问为什么没有被录用时,企业直接告知“因为根据我们的背调,你的口碑不好,风评不好云云”。
候选人:你们背调了我?我怎么不知道?
为什么要做反向背调?
站在个人的角度,能帮助求职者更准确的匹配到更适合自己“口味”的工作机会。毕竟对于工作而言,热爱是第一生产力,兴趣是最强催化剂。
同时,反向背调的过程可以充分锻炼求职者的分析、洞察、逻辑思考和总结的能力。并且在梳理信息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有更清晰的认知。
站在企业的角度,经历了反向背调之后仍选择入职的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忠诚度都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人才的流失率,提升人岗匹配度。
反向背调,重点要了解什么?
总结起来有三个方面:
01
公司的层面
你是否认可和支持公司的使命、愿景、文化、价值观、战略等等?这些方面决定了你工作的驱动力来源。“内驱”还是“外驱”,过程和结果都会很不一样;
公司的管理是否得体(人性化)到位(专业化)?是“人治”还是“法治”?公司的管理不好,一定是人(管理层)的问题。
管理层有问题,公司很难持续地做大做强,而且影响在市场上的口碑,进而可能影响你的职业发展之路。
看公司的离职率高不高?整体离职率和高管离职率都要看。
两个离职率都揭示了公司的发展趋势,发展阶段,公司文化,福利待遇等等。
如果高管的离职率高,说明公司一把手的三观和文化(一把手文化)可能有问题。
公司在经营上是否有风险?打工人都不希望前脚刚进公司,后脚公司就破产了、倒闭了、裁员了、法人被列入上了官方的黑名单了...这些记录对于打工人的履历其实也是不利的。
02
工作的层面
你是否认可工作方式和方法。比如,有些公司的工作方式就是文山会海,但是大会小会之后,问题没有解决。
有些公司的工作方法就是可劲儿地内卷,美其名曰“赛马机制”。
工作氛围是否融洽?大家是否积极向上,干劲十足,还是争相摸鱼,躺平摆烂?
看职位的情况。不能忽略薪资福利这一项。除了年包,问清楚每个月的基本工资是多少。
有些公司年包看着很高,但是很大比例在年终奖里。而年终奖很少有能拿满的。毕竟最终解释权在公司。你懂的!
个人是否有好的发展空间,绩效考核是否公平合理,培训机会怎么样?
03
直接上级
直接上级决定了你能否过试用期、工作目标如何设定、绩效如何评估,是否有好的职业发展/晋升/工资涨幅/培训的机会等等。
所以我一直说:对于每一个职场人来说,最重要的人是你的直接上级。
关于背调直接上级,信息量比较大,我后续会单独写一篇文章。
怎么对公司做反向背调?
1、网上搜索公司的背景
通过搜索引擎和第三方平台和app,比如天眼查、企查查、启信宝、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等查看公司的基本信息和目前的状态和状况。
尤其要留意有各种风险提示的公司,频繁更换法人的公司。
来源:搜狐
比如,在新增的求职背调板块,企查查展示了对应公司的注册资本、实际控制人等基础信息,并警示风险,如企业经营异常、疑似实际控制人的风险和过往劳务纠纷都会列出。
2、利用社交网络查看公司的口碑。
常规的做法是通过社交平台,比如脉脉、领英,BOSS直聘、知乎、职友集和头部招聘网站了解公司相关的信息。
去年年初,为了满足毕业生做反向背调的需要,脉脉推出公司点评系统。
春招开始前,脉脉又推出了“职得去”榜单,如团队氛围榜、最无年龄焦虑公司榜等。
还打造了系列职场标签,包括薪资福利、企业文化、组织架构、岗位配置、职级升迁、业务发展等信息。
进阶的做法是向圈里的朋友打听,或者加入与目标公司当地的职场人互助群。
更厉害的做法是通过诸如“在行”这类的知识平台付费快速向知情人请教了解。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般来说,你付出的资源越多,获得的信息就越快捷、越精准。
3、通过实习来实地考察。
实习的过程中,在完成手头的工作的基础上,你可以多留意一下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年报、组织架构、发展方向、业务战略、人员调整等信息。
因为对于未雨绸缪的求职者来说,实习不只是一份工作,也是正式开始求职前,一次对公司的探索和调研。
入职一家新公司是一次“双向奔赴”。做好反向背调,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企业负责。
祝愿各位朋友都各得其所,找到自己的“菜”!
部分信息来源:前程无忧、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