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庐山说精进”,作者:庐山,纷传经授权发布。
2022年12月31日20:30分,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如约而至。这是他发愿要做20年跨年演讲的第8场,离他的“小目标”又近了一步。
4个小时的演讲,4万字的逐字稿,22个故事,以“这个思路有启发”为主线串起来,整场演讲前后呼应,行云流水,不得不佩服!
01
书是广阔生活的保证人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对书的一个定义。
有一次,有个年轻人给杨绛先生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对杨绛先生的仰慕之情。同时,倾诉了自己当时的人生困惑,想请杨绛先生指点迷津。
杨绛先生看了信之后给这位年轻人回了信,并写到:“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来源:凤凰网
其实,很多问题的答案都在书里。就像胡适先生说的:“读书可以解决各方面问题。”
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些人类的遗产;
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
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书中自有黄金屋”。点击阅读:
读书有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当不读书或者读得很少时,内心相对单纯,感觉世界充满了真善美。更多关注在“术”的层面,即解决问题的具体工具。
第二境界:当读书到一定程度时,认识到世间疾苦,世态炎凉,内心一下子变得不再美好。如果不进一步修炼,可能会变成愤青一枚。更多关注在“道”的层面,即方法论。
第三境界:读书足够多了,对世界观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有了全面的认识。同时内心变得强大,意志变得坚强。一切的问题便不再是问题。
更多关注在“势”的层面,知道势不可挡,“势”在人为,知道如何顺势、借势、用势、造势。
02
我们身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证书和技能,而是过去一切经历的总和
为什么“过去一切经历的总和”那么重要?因为它组成了你的价值观的最重要的部分。
根据过去的经历,你决定你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
我们常常说“做事先做人”。如果你为人有问题,那么你的事也很难做得好。
如果说你的“X商”(智商、情商、财商、逆商、数商)决定了你的事业的下限,那么你的价值观则决定了你的事业的上限。
这和你的认知决定了你能解决多少问题,赚多少钱是一个道理。
03
人类的精神生活中最独特的一件事情,是人们会不断地超越所给的信息
看到了这句话,蹦到你脑海里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的是这句:“据说人类之所以进步,是因为下一代人都不怎么听上一代人的话。“
怪不得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听到记者请他“给年轻人一些忠告”的时候直接笑了。
他说:“给年轻人的忠告,我看不需要吧。年轻人从来不听忠告的。”
在我看来,“不听话”,“不听忠告”只是人会“不断地超越所给的信息”的一种表现罢了。否则,估计人类也没有机会进化到食物链的顶端了。
要如何超越所给的信息呢?批判性思维。
04
要么打赢困难,要么被困难击败。最糟糕的是,被困难定义
这里的“被困难定义”是指一件事被困难定义了。比这更糟糕的是什么?是“你被别人定义了”。
被别人定义就是被“贴标签”,比如,东北人能喝酒,西安人只吃面。或者在职场中被PUA,比如,你这个人就是懒、脑子从来不清楚。
怎么避免被定义呢?建立自信!
理性和客观的自信来自内在和在外两部分:内在是指自己相信自己,外在是指别人相信自己。
而且这是一个由内在到外在的过程:试想如果你自己都不自信,别人怎么能对你有信心呢?
内在的自信来自你对自己的认知和实践的结果。两者要正向统一,自信才会逐步增强。
比如你觉得自己行,做了之后发现自己果然行,这时你的自信心是爆棚的。而如果你觉得自己行,却在实践中老是搞砸,这时你的自信心会受到挑战。
外在的自信来自别人对你的认可以及实践的结果。一样的道理:二者正向统一时,对增强别人对你的信心最有利。
与内在自信心不同,外在自信心需要你主动争取机会去不断证明。成功的次数越多,别人对你越有信心。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得说你行的人行才行!这时候你的外在自信就更明显了。
05
以一般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纳曼教授讲的这句话很扎心,但是很真实!就像被很多人津津乐道的那句:比你牛的人比你还努力。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每天一段60秒的语音坚持做了10年!合起来有100多万字,一共是3652条。
樊登前些日子一直坚持直播,直到阳了才休息了几天
60多岁的张兰阳了直播也没停,而且越战越勇
大业传媒创始人、视频号头号博主萧大业老师阳了之后,他的视频日更一天都没停,原定的直播一个都没拉。
他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懒字致败。你所有偷过的懒,最后都会变成打你的巴掌。
来源:萧大业
你看,没有什么彪悍的人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
点击阅读:没有什么彪悍的人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
06
先以自己为道路,再为后来者开路
“先以自己为道路”是把自己活成一个榜样,一个方法论,一本百科全书。
这样,后来者就可以直接对标你、借鉴你、学习你,在你这里找到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的答案。因为有价值,所以被需要。
“再为后来者开路”是一种主动利他的行为,比如甘为人梯。佛教里有一句禅语:“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你用爱来对别人,将来别人也一定用爱来回报你;你用自己的金钱、智慧等去帮助别人,付出你的福报,将来得到的也是更大的福报。“极致利他,终将利己”。
07
持志如心痛
这句话是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的,整个句子是:“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安有工夫说闲语、管闲事?”
意思说,一个真正有志向的人,如同心脏被一根针扎着,每天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心上的痛,哪里有时间去说三道四,多管闲事?
罗振宇说,他在“罗辑思维”日更的3652天里(有两年是闰年),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每天的选题、内容和素材。这就是“持志如心痛。”的感觉。
来源:罗辑思维
作为一名原创内容创作者,我深刻地知道这有多不容易!有段时间我日更公众号文章和视频号视频,几乎每天都因为选题、内容和素材而寝食难安,有几次搞得几近崩溃。
演讲中,罗振宇还透露了一个细节:有人问他是怎么做到每条刚好60秒,不多也不少的。
罗振宇说:说起来都是泪。其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就是反复录,一直录,直到正好60秒。
不许加速、不能剪辑,因为那么做用户听得出来。最多的一次,我录了50多遍。
“持志如心痛”有两个抓手:一个是责任感,一个是自律。
其中,“自律”是看起来最简单的一件事,也是践行中最难的一件事。因为我们往往对别人的要求是上限,而对自己的要求是下限。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持志如心痛”的人,想不成功都难!
08
我没有失败过。要么赢得胜利,要么学到东西
这句话是曼德拉说的,表明的是一种人生态度。我还特别喜欢他说的另一句话:“生命中最值得荣耀的,不是没有失败,而是在每次失败后都能勇敢地站起来。”
这和爱迪生说的那句话异曲同工:“我没有失败,我只是找到一万种行不通的办法。I have not failed. I've just found 10,000 ways that won't work. ”
“没有失败过”并不是否认结果,而是用不同的态度看待它,进而激发正向的行动。
“要么赢得胜利“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功。“要么学到东西”也是一种成功,因为“失败的教训是成功之母”。
来源:allenpartnersltd.com
你对事情的反应,而不是事情本身,决定了事情的结果。
09
拒绝名词的诱惑。成为一个动词
在我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如何让你的英文简历更有份量?》(<--点击阅读)里,我的第一个建议就是:简历里尽量多用动词。
因为动词能让你要陈述的事实或者能力跃然纸上,给面试官带来冲击和动感,感觉你是个有执行力的行动派。
比如你要表达:我负责新供应商认证,谈判和合同。
多用名词的例子:I was in charge of new supplier qualification, negotiation, and contracts.
多用动词的例子:I took the lead to qualify new suppliers, negotiate prices and oversee contracting with suppliers.
哪个更好些?
写简历如此,人生经历也是如此。
罗振宇:活成一个名词,无论是“权威”“泰斗”“总监”“领导”,都意味着把自己封闭在一个标签里。
但活成一个动词,你就可以成为一组行动,你在讲课、在直播、在写作、在调研、在沟通、在选择。
10
“在广袤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中,能与你共享同一颗行星和同一段时光,是我莫大的荣幸。”——卡尔·萨根《宇宙》
我想借这个岁末年初的机会,感谢一直关注我、陪伴我、鼓励我并且和我一起成长精进的你们!
茫茫人海,感谢遇见!
未来可期,一起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