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Travel星辰大海”,作者:许义,纷传经授权发布。
在《新旅游》里,我花了一个完整的章节来写流量,所以当时的取名叫:重新理解流量,最近我和一些不同行业的跨平台流量操盘手交流。
包括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知乎、电商平台的,在今天的环境下,我可以让C端业务单日获得1000个有效咨询。
一直以来,我很自信我对流量的理解深度和把握效率应该是比较领先的。
很多人业务做不好,其实是对流量理解的深度不够,颗粒度不够细,所以没有打法、缺少策略。
01
从UV里看到细节
UV和PV是结果,是代表一个用户来过,在今天的手机屏幕时代,有时候来过并不代表什么。
我们每个人每天在手机上会接触很多信息,但有多少是“雁过无痕”、什么也没有留下的?
所以,从交易目的来看,单纯的页面曝光是没有太大价值的,如果是内容页面,有曝光无反馈反而是负价值。
为什么?
没有互动就没有价值,平台不给流量。
“让该来的来,让该走的走,多不重要,合适就好,我们的目的是交易”
这个观点不是今天才有,四五年前我在携程的时候,下面的同学向我汇报营销数据,会提到主题活动的曝光, 我会发问:然后呢?
面对习惯花钱但不拿到交易的营销人员,关于流量效果的问题问多了,这个问题最后就变得不礼貌了。
继续说UV/PV。
很多电商和内容的平台给到的是个关于流量的具体结果,比如200UV。
请问面对200UV的结果,你能做点啥?有哪些可跟上的运营动作?
很难。
如果要从业务角度输出运营策略,会发现只看这个数据是不够的。
你还要看什么?
横向你要看:这200个UV从哪里来?有哪些渠道?哪些涨了?哪些跌了?趋势如何?原因是什么?可干预的运营动作是什么?
纵向你要看:UV的背后是用户,这个用户来到页面前经历了什么?有着怎样的需求?为什么要来?停留了多久?去向了哪里?离开的时候和刚进来有什么不同?能不能形成业务价值?
流量要切成片来看,才有可优化的空间,才能形成可执行的运营干预动作。
UV的背后是有情绪、有需求的真实的人,只看UV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02
流量价值=流量规模*交易相关性*信任度
有时候我们面对一篇阅读量很高的文章、一篇赞藏很高的小红书笔记、一个很火的抖音视频,会感到困惑或焦虑。
因为我们只看到了表层的流量规模,有些慌张,但流量规模只解决连接的问题,不解决交易的问题。
比流量规模更重要的是流量相关性,我之前专门写过一篇《永远只做5%的生意》,即:你要找你想要的人。
信任度怎么看?
有的连接带来的价值有限,这和连接给UV带来的感受有关。
比如看一篇写新闻讯息的公众号和一篇写思考观点的公众号,一个习惯标题党哗众取宠和一个安静客观的思考表达。
前者连接数量多,后者连接数量少,但后者的价值显然更大。
用户不会记住新闻是从哪来的,用户关注观点是谁表达的,背后的价值观是什么。
我们看内容连接的价值,要判断这个文章用户看完了,是不是更有收获、更有好感、对你更加信任,如果没有,那就别吸引用户过来了,我就不要这次"连接“了。
不轻易连接,但连接必有价值。
03
流速的秘诀是不快不慢
前几天在路边,看到马路上车来车往,我发现这和线上很像,车/线上用户都在网络时间里不断地移动,一辆车就是一个UV。
但是车的流速太快了,你无法和每辆车形成有效连接,所以尽管流量大、但流速一旦很快,连接就无法形成,没有连接没有停留没有交互就无法达成商业交易。
所以高速公路上只能做品牌广告,按照千次曝光量化价值。
但是堵车时不一样了(产生停留),堵车10分钟有人给你擦车窗了,高速上赌1小时,就有人卖鸡蛋了。
但是,堵太久了也不行。
因为堵了太久, 你没有持续的新流量(新用户)。
所以流量的经营核心是要给用户均匀的流速,有且不快不慢、持续不断。
这可能不是用户想怎样就怎样,作为操盘手是要有意控制的。
线上呢?
增加用户的停留时间。
无论抖音、小红书、知乎都已经是算法判断内容的价值,算法抽样的是关键指标,停留时间和互动行为,就是衡量价值的关键指标。
所以:流量的速度太快、没有停留、规模再大也没有用,流量一直停留不动也不行,等于没有了规模。
流量的核心是流和量,就要流动也要停留、不快不慢、持续不断,这样的流量价值才是最大的。
04
流量合并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
这是周末看到阿里的国平老师的流量方法论,带给我的重要启发。
“我自己认为世界上流量按照所有权分类只有两类:一个是自己建团队获取流量,还有一类是整合别人的流量。”
谁能让流量主赚更多的钱,谁就拥有了这个流量主的流量。
我们假设有一个KOL,积累了四五年的流量,他现在的流量变现一个月的利润是十万。
但是现在如果我能想一个办法出来,让他卖我的货,一个月能赚二十万,那这个人四五年积累的流量就会为我服务。
很多时候,你只要让别人赚更多的钱,他所有的积累都是你的,因为这个世界并不缺流量,真正缺少的是把流量价值最大化的方法。
在今天这样一个流量碎片化、粉末化、甚至是雾化的流量形式里,除了自己起流量很厉害,更高效率的方法是合并流量:即流量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
实际上,我们今天目光所及看到的很多商业流量,都是经过合并的二手甚至是三手流量。
比如你朋友圈看到的某个人分享的海报扫码进入听课或购买,比如你看到的口令分享链接到飞猪交易。
比如你通过这篇这篇文章下方的公众号广告点击进入某个页面,这个UV流量就是这篇文章带去的。
05
最后总结
“让该来的来,让该走的走,多不重要,合适就好,我们的目的是交易”。
流量要切成片来看,才有可优化的空间,才能形成可执行的运营干预动作。
流量价值=流量规模*交易相关性*信任度
信任度和连接给UV带来的感受有关。
流速的秘诀是不快不慢、持续不断。
除了自己高效地起流量,还可以流量合并: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
以上,是最近关于流量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