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锋言冷语”,作者:锋言冷语,纷传经授权发布。
最近一直在看同行的产品,看了几十家。
因为只是看网络资料,没有什么特别的收获,产品大同小异,但介绍的文案有高低之分。
在汇总产品的规格过程中,想起了艾伦·科恩在他的书里写过的一个主题:撰写“好的需求”。
将作者提出的观点和行业同类产品对比,让我对“好需求”的理解又深了一步。记录让我记忆深刻的两点。
01
需求是以接口为中心的
本质上,产品就是一组接口,这些接口与外部世界相通,产品内部“填充”着让这些接口正常工作的“东西”。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产品需求应该主要关注产品和外部世界之间的接口:
产品和用户之间的接口(用户界面)——可以称之为“人机交互”;产品和其他产品之间的接口(比如 USB 端口、互联网服务等)——可以称之为“物物接口”。
与接口有关的需求一般是指我们想让产品做什么,而与产品内部“填充物”有关的需求是指我们如何让产品做它应该做的事情。
大部分需求是前一种,后一种需求通常用来告诉设计师和开发者如何去做自己的工作,这是他们需要做的事,与我们无关。
编写需求应该尽量围绕我们想让产品做的事情展开。至于如何实现这些需求,是设计师和开发者该琢磨的事情。
“人机交互”:人机交互通常指用户可见的部分,比如我们日常使用的收音机播放按钮,汽车的仪表盘,计算机上各种软件系统等。
可以将人机交互理解为:如果两个人面对面,双方该如何沟通。
以一款环境空气监测设备为例,人机交互可能包括:信息输入:是使用触摸屏,还是可以按键、旋钮等,或者外接键盘、软件操作。
音频:设备是否支持音频交互,比如音频指令、音频录音等。
操作:如何操控设备,界面设计及功能设计是否符合使用体验,这一部分包括的内容较多,比如:产品的信息流、功能模块、界面交互等。
装调维护:人到现场是如何操作及维护仪器的。
数据展示:现场数据展示、配套的App、平台数据展示等。
远程控制:是否支持远程控制设备、程序升级等;……“物物接口”:这个可以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产品部件之间的接口。
仍以一款环境空气监测设备为例,需要考虑的物物接口有:供电:常规220V市电,还是兼容太阳能、电池等。
显示:监测的数据如何显示,是普通的LED屏还是其他显示设备。
监控:外接视频如何接入、显示、存储、远程查看等。
气象&噪声&报警:如何接入一些辅助测量的设备,以及辅助输出的设备。
网络:测量的数据通过什么方式传输,断网时如何工作,以及是否支持本地存储和导出等。
固定:设备如何和固定装置连接。
定位:设备是否需要辅助定位。
蓝牙&打印机:是否支持蓝牙、USB或者打印机等;
02
需求必须是可测试的
“好的需求”的显著标志之一是意思清晰、不含糊。
这样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应该不会有人提出任何异议。
换言之,就是需求应该是可测试的。
这个问题是日常工作中较多遇到的问题之一,很多时候我们给开发提的需求太过模糊,按照艾伦·科恩的个人经验,需求计划做得不好是导致产品开发困难的最大原因。
比如:“这款产品应该是安全的”这类说法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反映了我们的美好愿望,它太过笼统,不能算作产品需求。
比如:一款便携式设备要求“设备方便使用、符合人体工学使用要求”,这个需求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很难形成统一的思路。
需求必须是可以测试的,意味着我们提的每一个需求,都可以通过测试用例和测试方案去验证其是否符合最初的要求。
同时,这种可衡量的需求,让设计人员和测试人员都有了依据可参照。
最后我们经常看到说,需求收集要看到问题背后的问题,要多问Why找出用户潜在的真实期望。
能做到当然更好,但首先,用接口来定义需求,用可测试来验证需求提炼得是否精准,应该是更优先需要考虑的问题。